《我們來真的》:清醒地墮入虛實交錯的劇場——訪跨媒體藝術家黎蘊賢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3-10-06

每次我們走進劇場,就等同走進一個虛實交錯的空間,內裡是虛實參半,抑或完全子虛烏有,我們該如何旁觀?我們說布萊希特的敘事劇所營造的疏離效果,是為了刻意打斷觀眾沉浸於戲劇的幻覺,然而跨界藝術策劃人黎蘊賢 (Orlean Lai) 成立藝術團體No Discipline Limited後,首次執導劇場,將這效果搬移到劇名,直接以「《我們來真的》——一場假裝的演出」為題,從起始就提醒觀眾關注劇場內的虛實問題,以裝置藝術和表演藝術邀請觀眾共建不可能的真實,合謀造假。


劇場即虛偽?


比起探討沉重議題,更喜愛挑戰藝術形式界限的黎蘊賢認為,劇場內的真偽議題並非新鮮事,劇場本來就是充滿虛假的部分,「不管你演出甚麼故事,有真人現身說法也好,觀眾不會百份百相信劇場內發生的東西,而是總覺得事情是有所編排。」她回憶疫症肆虐那時,劇場無法對外開放,觀眾只好藉著螢幕看影片,便難以感受劇場空間的氛圍,於是又覺得事情變得不真實,從而啟發她探討劇場的真假。


她進而思考自己的觀演經驗,「我看過很多不同類型的劇場演出,但我發現自己較少看話劇」,但她明言「劇場代表話劇」是一種對於劇場的傳統概念,甚至乎是過時的印象。因為劇場存在很多類型的創作,最籠統有舞蹈、音樂、歌劇、音樂劇,甚至後來出現跨類型的創作,就如舞蹈劇。這次《我們來真的》,黎蘊賢希望嘗試一些很曖昧(ambiguous)或者很混雜的類型演出,「我不會形容它是話劇,而是劇場裡的表演,不同的媒介和媒體一起建構審美經驗,演員的表演未必帶有劇本,而是扮演不同角色去傳遞訊息」,她再進而強調「故事不等於劇本」。


首次執導 共同編作


黎蘊賢首次執導劇場,集合各人的才華促成此次演出,但《我們來真的》並非從一個文本作為起點,而是黎蘊賢連同視覺藝術家,吳子昆和董永康去碰撞出一些概念,而他們擅長機動性裝置及影像介入,讓機動裝置成為演出的主角,便想像出整個裝置的構造,亦即是舞台美學(Scenography)的部分。隨著其他藝術家陸續加入,繪畫的何倩彤、燈光的劉銘鏗、作曲的林儷,融合出雛形後帶來了不同的表演者,總需時約一年時間。


以往黎蘊賢只需跟不同媒體的藝術家交流概念,另外自有導演與表演者交接,但此次身兼四職,由構思概念到場域構作,再擔任導演和監製。她指出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在現場監督排練,直接與表演者溝通,讓他們了解演出概念,然後以編作 (devising) 的方式進行,即是不以文字作為製作基礎,整個團隊都參與創作的所有階段,因此劇本是不存在的,也讓團隊的合作關係極為緊密。


她再形容《我們來真的》的一眾表演者是「創作演員」,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就如不加鎖舞踊館駐團編舞邱加希、形體舞蹈演員董仲勤、 從事設計的半素人郭健超負責較多動作,而編劇出身的譚安婷、音樂人陳瑋聰負責較多戲劇性的演出。整個團隊一起構思、磨合、篩選,便成為一個很龐大的synchronization工程。在她看來,「表演者不是扮演某種角色,而是回歸自我。他們的對白,都是從他們自身的意念、觀察出發去傳遞信息,而究竟甚麼時候是他自己的東西,甚麼時候誇飾,何時真何時假,交由觀眾判定,因而衍生出很多ambiguous的玩法。」


跨媒體的對話 打破劇場想像


有人喜歡畫畫,有人喜歡雕塑,但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的黎蘊賢偏愛跨媒體式的協作。她年少時曾經參與裝置、表演、不同崗位的劇場創作,甚至曾經上台演出,從而對混合不同藝術形式的創作產生興趣。多年來,她以策劃人身分發動不同形式的混種協作,邀請不同媒介創作人合作實驗,「我希望邀請不同的視覺藝術家、聲音及音樂創作人,用他們的媒介、觀點,與劇場的其他媒介或藝術家碰撞,試圖誘發有別於慣見的劇場思維」,打開外界對於劇場的想像和可能性。


回想過來,劇場本身就是多媒體的呈現,由燈光、聲響、影像、身體元素等部分交織而成,而黎蘊賢眼中的「多媒體」,是講求媒體之間的扣連,務求令它們變成一種「hybrid、密不可分的有機聯繫,共同work for、呈現概念」,而不是單純地服務於某個場景。「譬如一個背景,它並非具有襯托作用,而是演出的部分,為觀眾帶來審美經驗,所以《我們來真的》當中make-believe的真假概念將會在裝置上重點呈現,例如燈光和裝置也可以變成敘述故事、表達概念的元素。」


劇場以外的真偽在於一念之間


從前心理分析理論檢視了戲院空間的獨特性,放映機制與觀眾凝視觀看的互動過程,給了觀眾近乎被催眠的愉悅狀態,而劇場創作人與觀眾之間有種不明文的契約——在真實的場域中,你情我願地相信發生的假象都是真的。


黎蘊賢深信自己是一個極為抽離的觀眾,對於話劇幾乎有種障礙,「因為我知道那些是假象,所以我會轉而思考劇場的整體構作,思考導演以甚麼手法、調度去說故事。」她認為電影可以以剪接、鏡頭運用,令觀眾更為投入,「但劇場就有趣了,你不能zoom in,你是不斷在框裏面看到整個演員,而所謂的佈景也失去電影實景的真實性,因此你應該意識到你在劇場所見的都是build in進來的。」


她冀望觀眾看過《我們來真的》後,叩問一些觀眾這個身分的本質問題,例如觀眾到底通過甚麼去體驗、參與劇場演出?或者體驗的時候,其實在體驗甚麼?是站於怎樣的位置去體驗?意識到面對「假象」的時候又如何去投入呢?


那麼黎蘊賢又會以甚麼信念去應對無從掌握的現象呢?她笑言仍在摸索當中,只是拋磚引玉罷了。「面對劇場裡的真偽,我們起碼知道那是處於某個框架、語境之中,但劇場外的世界,AI易如反掌地蒐集足夠的數據,就能模擬出一個真人,那是我們無法輕易分辨的真偽。」然而,她提醒我們面對真偽有時是一念之間,「就如有些價值是無形的,你看不見公義、上帝和輪迴,但你會否選擇相信呢?這顯示出你如何去掌握現象,便決定了你能否在虛偽的世界中繼續走下去。」



《我們來真的》


演出日期及時間︰


12-14 & 16.10.2023 (四至六、一) 8pm

14 & 15.10.2023 (六及日) 3pm


演出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多媒體劇場


門票將於 art-mate 發售

$300 (優惠票價 $160)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曾繼賢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9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

西藏雜記

字遊行 | by 口魚 | 2024-12-28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

如是我聞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