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界半死不活 要求全面重開表演場地作公眾演出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9-14

隨著疫情稍為放緩,政府於本周初公布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其中康文署轄下的表演場地雖獲准重開,卻仍未全面開放予觀眾進場。此舉惹來部分網民批評政策繼續離地,而藝文界亦有聲音質疑,當其他有風險的行業都可重新運作時,何以表演場館卻仍未能全面開放,即使最新措施可於場地進行綵排及拍攝工作,但對藝團和舞台工作者的實質幫助極其有限。業界表示此刻的最大訴求,就是盡快全面開放表演場館作公眾演出,並期望若再有新一輪「抗疫防疫基金」,能夠做到補漏拾遺,彌補自由工作者的收入損失。


119080095_373036110760864_2907907758045908512_o




有限度開放場館,實質係「幫助唔到」



表演場地重開,卻不開放予公眾,有網民揶揄是「見(農曆)七月未過,盂蘭冇得做神功戲,依家補返」,更有從事舞台劇界中人直言,「究竟要幾離地,先可以認為,我哋係喺個表演場地入面排練?」場館不能全面開放,藝團無法作公開演出,就連政府的資助條件也不符合。在這段抗疫期間,無論是在創作、營運、製作,以至經濟及發展,藝文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尤其業界約八成從業員屬自由身,藝文活動相繼取消或延期,令台前幕後多月來「手停口停」。


雖然經過藝文界的爭取,表演場地於九月中開始,開放予藝團進行綵排及拍攝工作,但業界都認為實質幫助有限,胡俊謙形容只是「一定程度上舒緩到好少壓力」。「如果官方以為咁樣開咗,幫唔到十成都有三成,其實係幫助唔到,只有少量年度團或接受錄影演出作資助的project受惠,而且即使可以拿取funding部分,票房也是total loss。我們在等待的,仍是表演場地全面開放。」


談及業界的苦況,香港舞台藝術從業員工會發言人Ryan表示,政府早前發放的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只有甚少人能夠受惠,即使拿到$7500補貼,也難以抵償失去以萬元計的工作收入。「當演出長時間暫停,新入行的年輕從業者沒辦法捱下去,部分同業更遇到overqualify的問題,十幾年製作經理應徵超市執貨,想自救都救唔到;像那些幫手set up的crew,很早已沒有人call。在過往政府的補貼計劃裡,他們要證明自己失去工作才獲一定程度的援助,如果下一輪繼續這樣派,將會一蚊都收唔到。」


自由身的藝術工作者,成為對上兩輪抗疫基金的漏網之魚,另一位藝發局選委甄拔濤,期望接下來如有「防疫抗疫基金3.0」的話,可以做到補漏拾遺,彌補他們損失的收入。「在認證方面,我們提出很多建議,包括參考他在業界所做的工作,藝發局的選民(資格)也可作為參考。」業界希望透過列出一系列確認身份的資格,如工作經驗、學歷、工作收入來源等以作證明,並由業界人士如藝發局審批員、藝術顧問、委員或組織作身份核實,支援及辨別更多有需要的自由身工作者。




「封館」準則難以捉摸


自從疫情於本年初開始,康文署一月首次關閉表演場地,不少年度文化盛事先後被取消、延期或轉形進行;及至七月初疫情稍稍緩和,雖曾一度放寬場館至最多八成觀眾入座,然而緊接第三波的疫情來襲,場館又再關閉,加上限聚令的措施,業界再次跌進不見天日的漩渦,元氣大傷。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戲劇組主席李俊亮,早前曾就此撰文提議,「如在無觀眾的情況下,應不屬公共娛樂場所性質,而是藝團的工作場地,建議政府容許讓已排期的演出能夠入台、排練及拍攝,以另一種形式完成製作,以減少疫情下的閉館措施影響。」包括他在內的藝發局民選委員,上月底聯同邵家臻議員,與民政局局長徐英偉商討支援業界的方案,會後局長公佈康文署表演場地於9月11日開放作排練用,予藝團進行綵排及拍攝工作。


117971169_361326488598493_6777283817117681422_o



但對於表演場地遲遲未獲全面重開,藝發局選委之一的胡俊謙,坦言難以捉摸「封館」背後的理據和準則。「如果疫情像早期般嚴重,縱使我們的生計會受影響,要配合抗疫也能理解;但當疫情放緩,用common sense去評估,各行各業都同樣有風險,但某些行業卻可以重開,劇場的對應措施相比之下,似乎來得比較嚴謹。」


當早前在電視台舉行的選美活動,可以被視為「免限聚令免口罩令」的工作場地,李俊亮亦質疑同樣準則表演場地是否能夠做到。「公開地唔戴口罩,一班人走埋一齊,就算說是合情合理合法,觀感上也不理想。當大家都無法欣賞表演,很多事情都要轉在網上進行,大家都很悲情,但點解仲係咁呢,在大氣電波上被公眾看到這種情況?我們當然期望能夠開放表演場地予公眾,局方的解釋是關注會否有風險,是否有防疫措施,視乎(確診)數字的回落情況。其實在外國,例如首爾,雖然仍有(新增)感染數字,但他們也會照開,那麼做足防疫措施,台上台下相隔足夠距離,準備口罩和透明mask就可。」




疫勢之下,業界求轉型


除了擴闊自由身的範圍,李俊亮亦期望新一輪資助不再「一筆過」,而是能夠因應疫情影響而持續發放。「上次的資助實在太少,我聽完都『唉』一聲。當轉成了網上形式,很多恆常的年度活動也無法進行,持續資助可以彌補他們的收入損失。」政府在這段期間如何援助業界轉型,作為休養生息的過渡方式,也是李俊亮所關注的事情。「例如上個財政年度已發放資助的工作,我們稱為『已出之物』,是否可以其他形式如轉播、錄播等方法,讓藝團得以繼續排練和運作?另外,本來邀請海外團體的資源,既然他們現在無法來港,是否可以撥回用作本地藝團的發展?」


疫情沒完沒了,短期內也不見終結的跡象,原有資源如何分配,讓藝文界的生態繼續運行,胡俊謙覺得同樣重要。「除了網上形式,也可以是研究或實驗性質的project scheme,即使並非正式演出,但這些都是來自社會的康文資源,如果能以這種project形式發放,至少大家不會停滯不前沒有工作,對將來的藝術發展亦一定有幫助。」對此,甄拔濤亦關注政府之後的資助,可以怎樣支援創作人於疫勢下繼續創作。「網上劇場是其中一個嘗試,藝發局之前也推出了『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我覺得是個好開始,如何延續下去,值得『防疫抗疫基金3.0』考慮。」


為表達和反映業界憂慮,「香港表演藝術聯合關注組」早前亦提出了三大訴求,包括盡快發放新一輪援助金、盡快全面開放表演場地作公眾演出、加推網上演出撥款計劃及檢討放寬現有演出資助制度,並將向局方持續跟進。對於後續期望,曾與局方交涉的幾位藝發局選委,都認為局方似乎擺出一副願意聆聽的模樣,會議商討的氣氛也良好,但亦坦言「局方之後做出來的政策,比氣氛重要十萬倍」,目前業界只能繼續努力爭取,觀望政府將會推出的各項措施與政策。據李俊亮打探得到的消息所指,九月尾或十月初可望全面重開表演場館,並有限度開放予觀眾進場,唯一切仍懸而未決,尚待局方最終定案。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家訪

散文 | by 孫樂欣 | 2024-10-02

黑吧敬酒

書評 | by 惟得 | 2024-10-02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4-10-02

《只是影畫》的溝通與失效

影評 | by 搬金字塔的螞蟻 |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