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正能量,敬老很好,也關心青年,只是出於口味會分流,年長觀眾還是去看《你咪理》及《如珠如寶》,青年則多取《恭喜八婆》及《反轉全家福》——周星馳通殺。政治抑壓當然存在,諷刺時弊是少了,難道只看劉玉翠批判商場女廁等好耐?賀歲片在這裡希望摸索出一條路,不要斷自己半臂。支持本土電影,也要高質才順氣。 (閱讀更多)
旅館裡,一臉疲憊的Tony Lip 攤在床上,一邊吃薄餅,一邊翻看那本綠色的黑人旅行指南。當他打算細閱書中內容「給特別的人的晚餐」時,門外卻傳來同團樂手的求救:Don Shirley 在酒吧被圍毆,需要身為司機同保鑣的他出手迎救。 (閱讀更多)
日本國寶級演員樹木希林在去年9月離逝。是故當大森立嗣執導的《日日是好日》在港上映時,不少人都因住「樹木希林遺作」的包裝而進場。在這部電影中,樹木希林不再飾演《比海還深》、《小偷家族》那些平凡溫吞卻看透世事的母親長輩——她的新角色叫武田,一位在鎮裡頗負盛名的茶道大師,亦是主角森田典子成為茶道教授前的老師。 (閱讀更多)
電影完場,但生活未完,我們還要問地球最後怎樣了,天有沒有亮。1999年羅絃武(黃覺飾)遇到了亮綠裙的女人,活在一個時間,此謂「回憶」;12年過後,他重返廢墟現場,等待所愛的人出現,活在另一個時間,即為「夢境」。 (閱讀更多)
在港片裏,香港故事常常是一段段的旅程。尤其在港片鼎盛期,整個年代的香港導演都在處理相似的議題:關錦鵬的《人在紐約》(1990)中,來自中港台的三個女人漂泊紐約,各有心事;嚴浩的《似水流年》(1984)中,一個煩倦的香港女人回鄉重訪兒時好友,心情複雜;王家衛的《阿飛正傳》(1990)中,「無腳嘅雀仔」旭仔拋下香港的一切遠走菲律賓尋親,客死異鄉。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