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 by 紅眼 | 2023-01-13

闊別多時,陳奕迅終於回歸香港樂壇。再三延期的演唱會「Fear and Dreams」,儘管人心離散,門票還是瞬間售罄。經歷過前些年巡迴演唱會的疲憊失態,嗓音變壞,如今重新專注歌唱演出,有人形容他已再返巔峰狀態,仍是香港目前最好的歌手。然而,隔了如此關鍵的三年,社會發生了許多動盪跌宕,在這之前已將事業重心移到內地發展,做選秀節目導師,有份護旗唱好新疆的陳奕迅,某程度亦變成了部分香港人所痛斥的罪人。今非昔比,深有「陳奕迅不了」這種想法的人已不算少。 (閱讀更多)

【策展序】與憂思糾纏──雜記游靜作品展的策展思路

藝評 | by 陳若怡 | 2022-11-12

作品展的標題框架了被討論、被解讀的視線範圍,那些家國的、移動的、性/別的,會否一旦命名便被設限了?於是,此次「非家非類」游靜作品展決計以「非」作為態度上的宣告,「非」是不然、不是、不對,不「只」是這樣,有抵拒定義的用意。最初的命題僅有「非家」,在仍必得窘迫地談論著的離與返、有家與無家、流動游離這些離散的家國命題之外,試圖以「非家」的「非」容納更多討論的可能,並且將「家」容納身分、性/別與各種在定義上難以歸類的討論。 (閱讀更多)

時代遍地磚瓦,銀髮族跳老舞:評十八有藝「身體年輪」結業演出《渡度》

藝評 | by 蘇麗真 | 2022-10-17

受不加鎖舞踊館(Unlock)邀請,得以到牛池灣文娛中心,觀賞一班長者跳舞。劇場入得多,現代舞也看不少,看長者跳現代舞可是第一次。向來破格的 Unlock 繼續深耕社區,製作由康文署主辦、西貢區議會贊助的十八有藝——社區演藝計劃「身體年輪」結業演出《渡度》。進場之時,收到一貫精緻的場刊之餘,還有一盒錄音帶,輯錄了一眾長者的聲音故事,以及聲音藝術家劉曉江為他們創作的音樂,令人驚喜非常,想趕快到鴨寮街買二手卡式機試聽。長者與現代舞,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在花巧的 add-on 以外,作品主體怎樣呈現兩者之間的化學作用實在令人期待。 (閱讀更多)

唔聲唔聲,嚇你一跳:評不加鎖舞踊館《走走》+《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

藝評 | by 蘇麗真 | 2022-08-19

銳意探索及打破舞蹈與各種藝術界限的不加鎖舞踊館(不加鎖),七月舉辦《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Open Field vol.1」以排練室展演(studio-showing)形式呈現帶來兩套風格各異的作品:聲音藝術家鄭雅茵和孫禮賢的實驗作品《走走》,以及中國舞出身的舞者伍詠豪首部個人創作《专业不专业 Zhuānyè bù zhuānyè》。驟看文案:「讓創作者不受特定媒介、形式、觀賞方式、觀眾群、票房期望所限(…)分享發展中的創作脈絡和世界觀」,一個以創作者本位寫出的文案,開宗名義「Open Field」,就像是一個 jack-in-the-box,團隊不僅是物理地打開舞團的排練室,更是打開在座各位觀眾的腦洞——去「舞團」唔睇跳舞,究竟我睇緊啲咩?我想睇到啲咩? (閱讀更多)

檔案是記憶的累積,也是記憶的遺失——談Para Site展覽「人為/狀態」

藝評 | by 黃桂桂 | 2022-08-04

早前兩位藝術家鄭子峰、李曉華於藝術空間Para Site的天台工作室舉辦雙人展「人為/狀態」,在翻閱、瀏覽過Para Site多年來的檔案後,鄭子峰以微距攝影將歷史圖片反覆重製;李曉華則復活達蓋爾銀板技術,進行「無對象」攝影。當人類建構檔案以記錄自己的存在,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