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 by 馮曉彤 | 2022-06-16

正於葵青劇院黑盒上演的綠葉劇團作品《大眼望細眼》,導演黃俊達把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繪畫哲學家瑪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作風搬上舞台,將現實種種荒謬折疊成黑色喜劇,在凝固時空中享受劇作的過程,如同看畫,愈是全神貫注,真相愈是像光一樣從我們雙眼的盲點溜走,不留半點印象。 (閱讀更多)

枝榦生機看不足——「吳冠中.速寫生命」觀後散記

藝評 | by 陳煒舜 | 2022-06-16

繼2020年底的「吳冠中.速寫生活」展覽後,香港藝術館近期再舉辦題為「吳冠中.速寫生命」的續集,展場以吳冠中的《漢柏寫生原稿》為主角,陳煒舜入場觀展後寫下這篇散記,從多年前讀到吳冠中的〈憶初戀〉,談及吳氏創作強調寫生的關鍵在於「生」,也就是捕捉生命的瞬間,其畫其文一直也是他重要的精神食糧。 (閱讀更多)

《if you could see me now》:在韓麗珠的文字中觀照自己

劇評 | by 葉嘉兒 | 2022-06-14

在春夏交接的日子,看海大概是最好的活動。《if you could see me now》(午後看海)以看海為主題,由Olivier Cong 江逸天與香港知名作家韓麗珠聯合創作。在初次接觸江逸天時已聽聞他的演出一票難求,然而不見得他刻意配合觀眾口味。這是第二次看Olivier音樂會的日子,同樣是帶雨的晚上,空氣中帶點雨水的氣味,熟悉的感覺,但Olivier卻帶來嶄新的音樂。 (閱讀更多)

《無處安心》:重新定義紀錄片的意義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2-06-09

《無處安心》講述主角阿密從阿富汗逃難到俄羅斯再到丹麥,一直無法獲得心靈安穩的人生,直至拍攝這部紀錄片,他才向導演透露隱藏已久的身世秘密。電影最特別之處是混合紀錄片和動畫片兩種模式,模糊既有電影類別的定型定義,在紀錄的真貌之中虛構假象,在動畫的想像之中帶來真實。 (閱讀更多)

空戰以外的人情和音樂——談《壯志凌雲:獨行俠》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2-06-10

36年後,再看續集《壯志凌雲:獨行俠》,江俊豪注意的不單是懷舊或回憶,或既真實又華麗的空戰糾纏,反而是人情和音樂。經歷歲月的洗禮,電影描寫親情、友情、愛情,以至新舊交替的衝突和理解上都有長足的進步,帶給中佬們的也不止於懷舊話當年。 (閱讀更多)

《我在流浮山滴眼水.jpg》——從私密的日常看一個時代的境況

其他 | by 熊蔚婷 | 2022-06-08

唱作歌手Serrini的《我在流浮山滴眼水.jpg》,歌名看似無厘頭,但若理解全首歌詞,自會發現箇中意味,熊蔚婷認為這首歌取材日常,歌詞風格直白質樸,當中抒發的愁緒亦是老生常談——在這個充滿荊棘的時代,面對未知仍要勇於冒險,接受失去作為人生常態,而非一昧逃避。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編輯推介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5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