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自然香】永遠在躁與鬱的邊緣︰海明威、吳爾芙、盧凱彤

其他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這城病了,日子難熬愁煞人。根據西方研究推算,在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較為人熟知的名字是「躁鬱症」。有研究顯示近六成港人精神健康不合格,七個人當中便有一人會經歷常見心理疾病,可想而知︰躁鬱症隱形患者的人口比例,可能比西方更高。


世界衞生組織指出,躁鬱症是全世界所有疾病中排行第六的高負擔的疾病。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患診斷及統計手冊》(DSM-IV),躁鬱症可分為躁期(manic episode),症狀包括︰注意力分散、易怒、自以為是或妄想、思考飛躍、精力充沛、睡眠需求降低、喋喋不休、過度揮霍等;及鬱期(depressive episode),症狀包括︰心情沮喪、悲觀、厭食、生無可戀、充滿罪惡感、失去自信、自殺念頭及行為等。


躁鬱症過來人、國際精神科專家傑米森(Kay R. Jamison) 在《躁鬱之心》有以下的自述︰我似乎比別人多了一副靈魂,有時如春天般明朗亮麗而充滿夢想;有時又似墜入地獄,抑鬱恐慌而寧願結束自己的生命。


躁鬱症好比一種天才病,傑米森在《天才向左,瘋子向右:躁鬱症與偉大的藝術巨匠》引用詩人德雷頓 (Michael Drayton)的詩句,躁鬱症好比一種「美妙的瘋狂」,是「迷人但致命的敵人和伙伴」。綜合研究顯示,創作性的藝術家(如:詩人、作家、畫家、作曲家等),比其他高創造力專業領域(如︰商人、政治家、科學家等)或一般人有較高比例罹患躁鬱症;其中躁鬱症比例為一般人的 20 倍,是其他領域「高創造力人」的 3 倍。


迅捷的腦袋,敏銳的內心,令藝術家比常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坐上鞦韆搖盪於躁與鬱的兩極周期之中。它是一柄雙生的雙刃劍,抗病期間的痛苦是必經的副作用,如傑米森所言「躁狂時期是創作的最佳時期」︰思緒猶如被火觸碰,靈思潮湧如萬馬奔騰,留下更真摯更深刻的創作,迸發出生命最悲壯的變奏。


鐵漢外皮下的動盪之心︰海明威

螢幕快照 2021-12-01 下午4


1961 年 7 月 2 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生命在一記槍聲之後戛然而止,遺下《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等著名作品傳世。


1928 年,海明威正值文學生涯起步的 29 歲,任職醫生的父親克拉倫斯(Clarence “Ed” Hemingway)飽受躁鬱症和糖尿病纏身,用其父的點 32 口徑轉輪手槍自殺身亡。海明威寫信給當時的岳母 Mary Pfeiffer︰「可能我會走上同一條路。」寥寥為其消逝埋下伏筆。1940 年出版的小說《戰地鐘聲》﹐主角喬登(Robert Jordan)的父親用他父親在內戰時殺敵的來福槍自盡,跟作者遭遇如出一轍,頗有自傳意味。


hemingway war

海明威在一戰時期志願服役於救護小隊,1918 年受槍傷,幸有一名意大利士兵所救令這位大作家得以撿回性命,他將這段經歷投射在半自傳體小說《戰地春夢》。 (Photo by © 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海明威書迷及精神科專家 Christopher D. Martin 根據醫療紀錄、自傳及訪問,在 2006 年發表研究,指出有充分證據證明海明威生前患有躁鬱症、創傷性腦部受損,亦有邊緣型及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徵狀,且受酗酒所困。跟梵高、貝多芬等人,海明威亦廣被認定為「受苦的藝術家」(tortured artists)。躁動的思緒給予他極大的創作能量,在《老人與海》寫出「人可以被摧毀,但不可以被擊敗」的自信期許,然而抑鬱周期襲來,又一步步侵蝕他的精神健康︰「我感受到龐大而慘痛的虛無。像再不能打炮、打架、寫作,全為了死去。」


《御風而行—一個藝術家躁鬱症狀與創作生涯的發展脈絡之研究》(王明雯、林亮吟,2017)表示躁鬱症的躁狂、憂鬱是周期性的,其韻律和自然界的循環,以及詩歌、音樂、繪畫中常見出現的「死亡—再生」、「黑暗—光明」的循環相似。以海明威為例,死亡是這位曾走上一戰、二戰沙場,曾身負重傷的救護車司機、戰地記者、作家不斷探討的命題,有評論家就直言︰實際上海明威只有一個主題︰死亡。正如他在《午後之死》寫道︰「一個故事講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死亡是最佳結局。」就像《戰地鐘聲》中喬登害怕走上父親的絕路,終究難逃劫數,在一個英雄式佈陣中捨身成仁。因此,有論者將海明威稱作「製造死亡的工程師」,形容死亡是他的情意結,是他長、短篇小說之中縈繞不散的幽靈。


hemingway gun

行為舉止陽剛粗獷的海明威,除了執筆,閑時槍不離手。


海明威是個直率的行動者,沉醉鬥牛狩獵、征戰沙場令他無可避免地直面、挑戰死亡,在過程中他也接受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他曾說過,年輕的時候還以為自殺的父親是個懦夫,但後來也學會了正視死亡︰「死亡自有一種美,一種安寧,一種不會使我恐懼的變形。」降生是上一代決定,人類不由自主,但人類某程度上可以控制其他生物的生殺大權︰正如他曾告訴演員好友 Ava Gardner︰「我花他媽的多時間獵殺動物和魚,令我不致自殺。」


1960 年 12 月,患上躁鬱、記憶力衰退以及因酗酒而患肝、腎病的海明威,以醫治高血壓為名,用假名入住精神病院 Mayo Clinic 兩個月,相信至少接受 15 次電擊療法,然而他的精神狀況並沒有好轉。他在翌年 4 月被妻子瑪麗發現手持獵槍站在門口作出模仿自殺的舉動,被再次送院治療。出院後不久,他返抵愛達荷洲家中,用鎖匙開啟抽屜,找出跟他走遍世界的點 12 口徑鑲銀雙管英式獵槍,裝上兩粒子彈,將槍管對準喉嚨,扣動扳機,結束這位鐵漢 61 年的傳奇一生。


家族遺傳是躁鬱症一大發病源頭,四代人共有六人因病放棄生命。孫子約翰(John Hemingway)於回憶錄《Strang Tribe : a family memoir》中以「心理魔障」描述海明威家族的憂鬱基因,憑電影《Manhattan》榮獲奧斯卡提名的孫女瑪麗爾(Mariel Hemingway),亦見證才華洋溢的家人一步步走向自毀,因此倡議精神健康議題︰「我們活在一個由經歷多少痛苦去定義創意的世界,但那是一種對藝術的誤解……如果祖父今天還在,他應該說︰『嘩,原來我不用受苦。』」


思潮是筆若懸河的女流︰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女人若是想要寫作,一定要有錢和屬於自己的房間。」


在女性地位仍未崛起的二十世紀,英國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直白而帶詩意的筆觸,儼然是一番前衛的女性主義宣言,正如她在散文《自己的房間》開門見山,討論麵包,討論事業,討論女性自主。儘管當時已結婚,她更與年輕十歲的作家密友薇塔.韋斯特(Vita Sackville-West)發展出一段纏綿緋惻的同志戀情。


vita and virginia

吳爾芙與薇塔的羅曼史,在 2018 年被改編為《Vita and Virginia》搬上大銀幕。


吳爾芙在自傳《存在的瞬間》憶述 13 歲時因母親病故,兩名兄長性侵犯而導致她初陷精神崩潰;這也成為她對性生活的不協調甚至厭惡。22 歲時父親離世,她跳樓重傷;31 歲的她再次病發,狂吞百粒安眠藥自殺未遂。她曾在給朋友的信中坦承動筆前徹夜未眠,瞪著一瓶三氯乙醛喃喃自語︰「你不能飲。」


躁與鬱於吳爾芙,有如太陽與北風,她如此形容自己靈感爆發的躁期︰「血液似乎變成了奔流的烈火」。丈夫倫納德(Leonard Woolf)回憶妻子發病的情形︰在狂躁階段,她會極其興奮,她思如泉湧,口若懸河,兩至三天沒有停止,嚴重時會語無倫次,她會幻視幻聽,比如聽到窗外花園裡有小鳥用希臘語唱歌,也會粗暴地對待護士。她在憂鬱的另一極變得完全相反,少言寡語,拒絕進食,拒絕相信自己有病,最嚴重的時候,她會試圖自殺。

NZ-3--Mrs

《達洛維夫人》中的名利場儼如花花世界中吳爾芙的自畫像。(插圖︰Naï Zakharia


1925 年出版的《達洛維夫人》表現生與死,呈現精神健全與錯亂的交雜,批判英國戰後物質充裕卻有如「荒原」的精神文明。吳爾芙筆下有兩條平行敘事主線。穿梭於倫敦上流宴會,沉醉於美酒、馬車、銅管樂,又時常為著一段穩定而不浪漫的婚姻生活感到怯懦、焦慮、虛無的名媛達洛維夫人(Claissa Dalloway)是她;一戰見證戰友死去而精神失常,失去對一切事物的感知和情緒因而麻木不仁,離開療養院後從窗外一躍而下的退伍軍人塞普提姆斯(Septimus Warren-Smith)也是她。殺死塞普提姆斯的是社會的冷漠,是精神科專家布雷德蕭伯爵(Sir William Bradshaw)專橫的診斷,活活將這位為國捐軀的「瘋子」推出窗外,只是這位邊緣人早已生無可戀,因此死亡是解脫是重生。宴會中達洛維夫人得知青年的死訊,她黯然感同身受︰「生活的核心一片空虛,宛如空蕩蕩的小閣樓」,雖生猶死,生不如死,她的病賦予她對生死議題極細膩而生動的描述。


1941 年 3 月 28 日,時年 60 歲的吳爾芙在衣衫口袋裡裝滿石頭後,投入了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中自盡,留下給倫納德的遺書,那時他們已結婚近三十年。「我確定我又要發病了,我覺得我們無法再承受一次這種可怕的經歷。而這次我無法恢復過來,我已經開始產生幻聽,無法集中注意力……一切都離我而去,除了對你的信念。我不能再繼續侵蝕你的生命。」


前文提及的精神科權威傑米森論及吳爾芙的案例,自比為「千瘡百孔的小舟,漂浮在感覺的海洋上」,在努力理解自己那「暴躁的情緒與靈魂」的時候,她表現得像是一名完美的作家,能夠將存在於內心的變化和對立以流暢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躁鬱症帶來的狂熱、極端和孤寂的情緒中吸收創作的養份,在狂風暴雨中找尋内心的平和和協調。


正如抱恙的她在《論生病》中寫下一種與痛苦相悖,反而教人神往的詩化描述︰「流感的輕微攻擊導致了甚麼靈魂的浪費和荒蕪,一點上升的溫度揭開了甚麼的懸崖和草坪上灑滿了鮮花,一個疾病的行動造成了甚麼古老而頑強的橡樹從我們身體中被連根拔起。」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她甚至為「病」抱不平︰它沒有如愛情、戰鬥、嫉妒一樣在文學成為主題是多麼奇怪的事呢!


腦海是有風的荒原︰盧凱彤

ellenlo_0805_9922_1024


2018 年 8 月 5 日,前 at17 成員,唱作歌手盧凱彤(Ellen)被發現從高處倒斃於跑馬地一幢大廈,終年 32 歲,她沒有留下遺書,但大家都猜到了——她沒能戰勝纏繞多年的躁鬱症。


2011 年 at17 拆夥,盧凱彤開始「單飛」發展,2013 年入圍台灣金曲獎,完成首個伊館演唱會後,頓時迷失方向,情緒病復發,在黃耀明勸喻下求醫,當時診斷為抑鬱症,服用抗抑鬱藥後卻誘發出亢奮癥狀,她試過半夜三更到街上漫無目的蹓躂,隨意跳上巴士,迷路時只能跟隨 Google Map 回家。表現在她身上的躁是瘋狂購物、無數衝動決定、自我厭惡、打牆、割手;鬱是失去動力、不聽電話、不願外出、過得頹廢。證實患上躁鬱症及人群恐懼症,經過九個月調藥,終於找到合適的藥物。

ellen sickness

「這個病吞噬我最多的是,令我覺得自己無價值,令我覺得自己的存在好無謂,因為它是一個腐蝕你心靈的一個病。」2015 年中,Ellen 在專訪公開剖白抗病的心路歷程,她回憶出道兩年,年僅 17 歲的她已確診抑鬱,其時開始音樂治療,每天用兩小時聽莫札特的歌。作為音樂人,音樂已潛移默化變成工作、生產的一部分,更似「剝了皮的獵物,剩下乾掉的血和骨頭,臭掉的爛肉和廢墟」,不再讓她感動。於是她在心理治療師建議下開始畫畫,卻發現她畫的每一棵樹,都是有傷疤、殘缺、撕裂的。


那年,她舉辦慈善畫展,展出歷年來過百幅油畫作品,其中一幅名為《睡眠》︰「睡眠是一種我缺乏的顏色,那種讓人心平氣和的顏色。」每當失眠和精神崩潰前,她都會執起畫筆,任意潑灑在家中畫布、音箱、結他盒上︰「凌晨一點、三點、五點有我熟悉的氛圍,眼睛雪亮的我聽著比寂靜更寂寞的聲音,會四肢發抖,是藥物的副作用,也是病的賞賜,讓我不得不找點事做,左手就自然地拿起畫筆來了。」


螢幕快照 2021-12-01 下午4

《荒原》MV 畫面


2018 年,她親自作曲、蔡德才合作編監的《荒原》,是她抗病歷程最本真的自述︰「《荒原》的創作靈感來自於我的一幅畫作,有紅、黑、灰和白四種顏色,具有一種瀑布般的流水感覺。」由木結他逐步引出蕪雜、失真(distorted)的電子音效,交由林夕譜上歌詞,是焦慮症過來人的他,多年來與 Ellen 合作無間,互相慰問、取暖,想透過《荒原》去表達於混沌、矛盾、寂寞之間,怎樣去保留自己的安靜樂土。


她經常置身於一個吵鬧荒原,有血有肉,有風,有不斷迴轉的旋轉木馬,像腦內發生無法自控的病情,於是仰首對天,神格化的「祢」是神?是病?「想令我怎樣我依然生存」、「呼吸雖痛/就安心哮喘/窒息得到先算」凌亂筆鋒比擬腦海中密密麻麻的思緒,痛苦掙扎的過程中,流露不願俯首放棄尊嚴的頑強意志,她形容《荒原》是一個「充分相信自己的聲明」,一篇生還者才寫得出的歌詞。


Ellen 2015 年派台《廿九歲的遺書》,詞人黃偉文開宗明義︰「將鬱燥滋味紋上右臂/不蓋掩我傳奇/不只有焦慮還有樂器/跟我走赴遠地」。她生前毫不吝嗇秀出雙臂的潑墨刺青,那是她心中無形的痛注入皮層的有形轉化,如煙如霧,如周耀輝筆下囂張的逆麟︰破損受傷經常有。還有她肋旁盛放的一壁梅花︰「未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每個人生命中總會生過大大小小的病,每次身體發出的警號都是對靈魂和肢體的一番砥礪,不論最後能否治癒,抗病的過程總是美麗而扣人心弦,展示出值得讚頌的生存意志和勇氣。


Ellen 走了,我們銘記她的和弦,銘記她的勉勵︰「心理病或情緒病不是一個 physical (肢體)的病,無辦法用一些現今西方科學的 apparatus (儀器)去見到,真是要憑自己去講出來、去形容,大家才知道如何幫助你。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最需要堅強的地方是,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弱點,還有,一定、一定要勇敢地尋求幫助。


face the sun and all your shadows will fall behind you

盧凱彤 Come What May 紀念展覽,展出她親筆留下對世人的寄語。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蘇麗真

素食女子,喜歡文字、電影、音樂、旅行、動物。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