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王家衞御用劇照影師的夏永康,早前推出個人寶麗來攝影集《Day / Night》,集中收錄了他過去三十年中超過一百幅的罕見影像,當中最為矚目的莫過於收錄了王家衛經典電影《春光乍洩》與《花樣年華》的幕後珍貴影像,以及未曾曝光的快拍照、親密的人像作品。《Day / Night》共分兩個篇章,「Day」以生活的即興為主題,相中捕捉了微妙且輕盈的日光氛圍;「Night」則深入情感陰影,展現出一種神祕又沉鬱的濃厚情緒。夏永康表示:「這批相片成為了一種潛意識的視覺聲音,與我一直對話著。」
寧霓傳來ViuTV《哪一天我們會紅》劇評,指出香港電影業寒冬的陰霾下,ViuTV卻以原創劇集《哪》為整個影視界帶來一線生機。《哪》起用年輕新演員並顛覆其既有形象、聚焦網絡生態與內容創作者的時代故事,以及採用繽紛多彩的視覺語言等創新形式,成功構建起新的觀眾群,為本地影視業開闢了新的道路。
早前,Apple邀請了日本名導是枝裕和與攝影師瀧本幹也,透過iPhone 16 Pro拍攝愛情短片,作品《Last Scene》於9日正式推出,吸引不少是枝裕和的影迷一睹新作。《Last Scene》以「未來什麼會留下、什麼會消失」為主題,探討「日常生活的選擇會如何影響未來?當科技與社會不斷演進,我們希望在 50 年後留下什麼?」是枝裕和表示,希望這部作品能真實、毫不修飾地捕捉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瞬間,以及那些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珍貴事物。
近年發生過多種政治審查事件,藝術自由、表達自由於是成為是次選舉的重要關鍵詞,不少候選人都提到「藝術自由約章」,如何落實約章,保障藝術工作者進行創作或與不同機構合作時,避免因個人政治立場而面對壓力,捍衛香港表達自由;此外,亦有不少聲音關注藝術平權、藝術通達服務。而在視覺藝術與文學藝術兩組,則鮮明出現本土藝術與中方統戰兩派之間的爭持。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多年伙拍香港大學的學者、生態專家,帶市民走進龍虎山,認識動植物,適逢去年中心成立十周年,這次腦筋一轉,他們請來作家藝術家,以西半山為界進行創作,以各自獨特的視野探索龍虎山與山下一帶,策劃「感知自然.就是龍虎山」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