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手揭漫畫的浪漫 人氣FB專頁 「紙本分格」進擊開實體店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7-03


曾經每個香港年青人書不離手——漫畫,又名「公仔書」,既有漫畫店,屋邨商場或街市紙有幾間租書店,揭開一本漫畫,看完借別人看,是紙本分格裡的青春印記。人氣FB專頁「紙本分格」由線上進擊到線下,今年3月開設實體店。


店主Karman和ET,一個是井上雄彥死忠,一個是松本大洋粉絲;開店第一擊聯乘本地著名漫畫家利志達,推出「MANGAAKS」系列實驗短篇漫畫,說到底自肥也是為了分享快樂。「我由小到大,只要買我喜歡的漫畫,都會多買一本送朋友——為了推他們入坑,喜歡我喜歡的漫畫家。我覺得實體店也是做著相類似的東西。」Karman說。



不只是為了賣書


走入工廈內的「紙本分格」實體店,兩位店主善用偌大的空間。店內的漫畫櫃分成兩種,一種可以買賣,每本書都有樣本可供閱讀;另一種只供閱讀,如所有期數齊全的《排球少年》、一些絕版的漫畫、畫集如井上雄彥的超短篇《宇宙也入樽》(記者也不知道井上雄彥有此舊作)等等。


有讀者來得店內覺得很震撼,說如果自己的房間也有漫畫牆就好了——可惜家裡沒空間。ET說,她坐在松本大洋親筆簽名的複製版原畫前介紹,雖然店內空間不大,但他們不想只為賣書,一隅小小的閱讀區,旨在分享他們的珍藏予人閱讀。同時設有自由定價小盒,隨心定價回饋得以手揭絕版珍藏漫畫的貼心服務。


「現在大部份人網上看漫畫,手揭實體書的感覺是無法取代。如果有讀者看了某漫畫家最新的作品,但又沒門路找到他以前的作品,那麼他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參考。其實我不覺得香港人少了看漫畫,《鬼滅之刃》、《進擊的巨人》等都掀起風潮,只不過去到空間上,始終香港住屋空間有限,儲不了很多漫畫。」問到Karman家裡的珍藏怎樣保存,他說不外乎抽濕、包透明膠袋、壓平封好,但是最大的干擾不是潮濕,而是家人。


——試過被媽媽扔走桂正和的《DNA》,Karman說。記者和攝影師馬上追問:「是不是因為被她當成情色漫畫?」他笑著搖手,ET則大笑不已。


連結香港內外的漫畫平台


看漫畫書長大的他們,對實體書始終情有獨鍾。Karman正職是設計師,在一次漫畫展認識ET,兩人在2015年成立「紙本分格」專頁,為漫畫迷帶來各地漫畫資訊,還有不同心得分享,令讀者更了解紙本漫畫的設計特色及意念。開設實體店的起點,是他們幾年去日本旅行看展,把松本大洋《金井君》的印刷、設計過程翻譯整理成文,分享給華文讀者。之後台灣出版社「大塊文化」聯絡他們,邀請其為松本大洋的台灣中文版漫畫系列撰寫及設計隨書附送的特集。


「實體店的前身是,我們在九龍灣一個朋友的studio設立了pop-up store,加上網購,讀者可以留意到有甚麼優質的獨立漫畫。」ET說,除了打理實體店大小雜務外,還要把送到的漫畫檢查封裝,兩人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加上處理自己正職工作,每日關店後仍要工作到深夜,有時乾脆在店內過夜。


努力的成果是,「紙本分格」連結了利志達、麥少峯等本地漫畫家,在店門旁邊的牆上,有他們的留畫及簽名。ET和Karman也曾為柳廣成的漫畫《Cube Escape:Paradox》做書籍設計,那是柳廣成跟荷蘭獨立遊戲製造商Rusty Lake合作,跟據他們的遊戲衍生的漫畫作品。最近實體店展覽則與台灣方面合作,策展一位旅韓中國漫畫家一匹魚的作品《臺北來信》。


「如果紙本分格本身是一本漫畫的話,我希望會是荒川弘的《銀之匙》。」Karman說。《銀之匙》是一本關於日本農業的漫畫。平淡重實感的情節裡,是一個對未來感到迷惘的少年,如何在家畜與農場之間重建夢想。深耕細作,也許就是「紙本分格」兩位店主抽出工餘時間,一手一腳耕耘的寫照。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陳子雲

陳子雲。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曾任職網媒《獨立媒體》、《香港01》。現自由身寫作,管理Facebook專頁「InsKino」。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虛詞・同病相連】養病神醫

小說 | by 綠色衫 | 2024-03-27

【字遊行.倫敦/巴黎】賞墳

字遊行 | by 廖子豐  | 2024-03-27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