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升留級會議

教育侏羅紀 | by  吳俊賢 | 2023-01-17

六十多位教職員魚貫步入講廳,點名後隨意入座。校長和副校長在講台旁竊竊私語,直到人齊了,講廳大門徐徐掩上,屏幕瞬即顯示出幾位學生的名字。


宗教科老師帶領禱告,皆因今天會議性質莊嚴,裁決足以對當事人帶來深遠影響。副校長叮囑,今天會議的內容,包括每一位老師的發言,均屬機密,這裏說,這裏散,絕不帶出這道門。全體同工點頭表示理解,會議隨即開始。


還是學生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升留級的決定完全仰賴數據,全級排名最低的幾位,明年自然要駐留同一間教室。這樣的安排看來最乾淨俐落,易於服眾,學生似乎沒有反駁的理由。可是如今身分轉變,確確切切執起教鞭,方知道學校每一項決策都不容易,不能如此馬虎草率。升留級的決定並非一項硬邦邦的制度,分數固然是重要的參詳指標,但更多涉及軟性的討論。


除了學業成績,學生的學習態度、心理狀況及家庭背景對於校方的判決也起了關鍵性作用。科任老師逐一傳遞麥克風,表達他們對當事人的看法,嚴厲的教師怒斥某某課上昏睡不起,完全沒有學習動機,絲毫沒有尊重老師;寬容的老師建議讓某某試升,縱使成績未如理想,但相比去年已有進步,考慮到他的家庭管教嚴苛,留級只會徒添心理壓力。


我們主科老師與學生相處時間較長,觀察自然較深刻獨到,某些難以忘懷的相處片段,紛紛在這個密封的空間裡崛起,激起其他任教老師、以前的班主任或社工的共鳴與和應,你一言我一語,燃起紅紅的討論的火苗,講廳頃刻熱鬧起來。會議前我心裡納悶,大部分老師只任教個別班級,為何需要全體出席升留級會議?只出席所屬級別的會議不就可以嗎?如今豈不是浪費時間?眼前議論紛紛的情景,使我終究能理解到校方的用心:即使並非當事人的科任老師,我們每人均有機會、在校園不同角落和場合裡,曾經與當事人接觸,每位老師同樣被賦予表達的權利,提出觀點和理據,務求做出一個最適合當事人的決定。


畢竟,學校雖小,這裏卻是一個人際關係錯縱複雜的社會。


現場討論得沸沸揚揚,我不認識當事人,卻藉著諸位同工的口供,對當事人的興趣、個性和生活略知一二,繼而對他萌生好奇。我凝視屏幕上的學生照,穿整齊校服的他,在淺藍色背景板前展現拘謹的笑容,頭髮略長,大概是被攝影師要求才勉強撥向兩側。眼神有點失焦,像個剛從童年的夢裏甦醒的入世不深的孩子,並未看出某些老師所說的倔強。假如這是一張舊照,那麼他到底遭遇了什麼變故,使他變得剛愎和頑固?我像構思小說人物一般,想像他的生活,想像他不為人知的故事。當老師的,或許習慣了俯瞰一眾學生,疫情下,他們同樣戴著口罩,我們僅能透過髮型和半張臉辨識他們,何況他們穿一樣的服裝、上一樣的課、出現在同一地點,很容易視他們為一體,做到真正的「一視同仁」。只有一群真誠的老師,才樂意深入發掘學生口罩後埋藏的不同面貌,因材施教,從而根據個案的需要做裁決。


他大抵不會想到,他對某些科目的偏愛,使得每個科任老師對他的觀感如此截然不同,有人建議試升,有人堅持留級,甚至因為未能達到共識,需要暫時休會,幾位科任老師聚在台前,圍著圈商討決議。


我離開講廳小休片刻,添了點水,滋潤喉嚨,心中的煩悶和抱怨同時沖洗而去。會議前有同事低聲跟我說,升留級會議最痛苦,一整天下來,馬拉松式開會,坐得屁股都起墊。但會議比我想像中有趣,有別於一般例行公事的會議,升留級會議讓我看到師者的誠摯、對學生賦予的人文關懷,我們會為有進步但仍需留級的學生感到惋惜、為成績徘徊合格邊緣的學生感到憂心,縱使身在名校,我們卻不只按成績將學生歸類。


如此決策,假若明年某某真留守同一間課室,相信他/她也不會對老師心懷忿懣。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還有什麼能療癒你

影評 | by 鄧小樺 | 2024-10-10

舊香港人

散文 | by 韓麗珠 | 2024-10-09

不丹,並不簡單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0-07

家訪

散文 | by 孫樂欣 | 2024-10-02

黑吧敬酒

書評 | by 惟得 | 2024-10-02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4-10-02

《只是影畫》的溝通與失效

影評 | by 搬金字塔的螞蟻 |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