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十年樹人」

教育侏羅紀 | by  驚雷 | 2022-11-15

轉任全職教師經已兩個多月,在即將投入更繁忙的十一月以前,先來一次階段性總結,順道與讀者分享作為「新晉教師」的心路歷程。


在沒有教育文憑的背景下找到教職,在以前絕無僅有,但近年卻屢見不鮮,甚至聽聞有中文本科的朋友在沒有PGDE的背景下,簽下perm位,多少也羨煞旁人。過往,在身份上,我很強調自己兼備教師與學生的雙棲身份:在中學,我是教師;在大學,我是學生,在那裏,可以找到很多同為教師的同路人,一邊上堂(偷偷做學校文件),一邊睡眼惺忪(儘管在上課前已灌下一杯齋啡)。然而,轉到新學校以後,我才體會到多元身份的互換,即使自己身處同一地方(place),也可以有時當教師教授知識,有時當學生向學生們討教,兩者並無衝突。例如最近我陪伴學生參加一週一次的課外活動班,每班都可以選擇一項活動,我班學生選擇的是「扭計骰」——一種我最不擅長的玩意。記得當年中學的時候,我的同學也很熱衷「扭來扭去」,幾乎每節課都忍不住掏出扭計骰練習,冒著被老師責罰的風險也要堅持,深陷在那54個格子裡,我實在不覺得這有甚麼好玩的。然而,十年後,我不能不讚嘆這個小小的正方體居然能令平常過度活躍的學生全神貫注。看著他們靈活的手指在扭計骰上扭來扭去,我只能在一旁雙眼發光地看著他們的表演。他們只花了兩分鐘左右便還原了六面的扭計骰,而且還嫌自己不夠快,情況猶如看到學霸考到99分,居然還嫌自己的成績不夠好,那麼可惡。要是我的話,很可能,一小時也完成不了一面,儘管我已不恥下問的向學生請教,可是至今我仍然一竅不通。可見,教師不是全能,再差的學生也有他的一技之長,讀書似乎也不是唯一出路,為人師表大概就是要發掘學生在學術以外的潛能。


現時,我在一間第三組別學校任教,標明「第三組別」無關標籤與自我標籤,只是想打破一般人對這些學生的刻板印象,因為當年我也不是出身於一間組別好的中學。記得當年統一派位我只派到第五志願,那時母親有點傷心,前往中學註冊,路過學校附近小巴站的時候,恰好遇到一位熱心家長語重心長地說:「是你定義學校,不是學校學校定義你」。對的,誰又會想到,十年以後,我會成為一位中學教師呢?(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現在,我也像當年那位家長以類似的話勉勵學生:「是你代表學校,不是學校代表你」。


很多人會覺得教授第三組別學校的學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更何況要同時教導華語、SEN、新來港和非華語學生,聽起來就不是一件好差事。即使是女友,有時也會取笑(甚至埋怨)我的傻氣,居然有人願意做一份路程遠、工時長、時薪低於麥當勞的工作。但我想,至少現在這份「工作」仍不會讓我每天產生消極甚至抗拒的情緒,或許更準確地說,「教師」正如我的信念:「不只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使命」。相對於冰冷、無情無感的空間(space),現在我任教的中學,可算是一個溫暖且有人情味的地方(place),在這裡,我與很多有心有力的同事相遇,一起朝著同一目標拼命、奮進。


我喜歡挑戰,儘管這些挑戰都不好受,但如果沒有挑戰,那麼人生就少了很多樂趣。對於這種想法,同事們都說我樂觀,卻不知我會苦中作樂,是傾向「自虐」的那一派。


希望往後仍有機會定期與讀者分享教學的喜與悲(如果仍有餘閒的話)。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