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彈下,傷的是心──心理學家教你撫平隱形傷痕

專訪 | by  黃潤宇 | 2021-11-19

第一晚,閉上眼,步步逼近的速龍幾乎要撲上來;第二晚,伴隨資訊噠噠聲的,是警棍鑿地和無數槍響;第三晚,冷氣房裡怎麼忽然隱約飄來催淚煙的味道?短短一個月間,香港人經歷了兩次百萬人大遊行、政府冷淡回應、警察暴力清場、接續多次抗爭行動,幾乎連喘氣的間隙都沒有,又怎來得及安安靜靜坐下來、輕撫自己的情緒呢?


抗爭之路很漫長,期間我們可能還要面對更多的低落、憤怒、恐懼或懷疑;而這次行動更有不少社運新血加入,很多學生第一次走上街頭就要直面暴力,因此如何調試心理、如何安慰自己的同時也撫慰他人,也成了眼下很重要的課題。現在的你或許還很慌忙、手足無措,不如看看心理學家葉劍青與鄧亮瀅提供的元氣妙方,嘗試平心靜氣、重拾力量。


不強求因果,以敍事尋找新線索

「其實經過了九二八,香港人對抗爭已經有心理準備,但這一次警方出動了布袋彈、橡膠子彈,殺傷力和狠度更強,因此部份人的創傷反應是很大的。」回憶起當日的景象,葉劍青的聲音仍是充滿不忍。心理學家總是相信,面對同一件事,每個人因其個別經歷、承受能力的不同,心理狀態也存在巨大差異;而敍事治療,正是透過每個獨立的故事,去梳理內心的方法。

對大多數人而言,看一齣傷心結局的戲,遠比「Happy Ending」的戲來得記憶深刻,那是因為我們對慘情的記憶總是更加深刻。「而當那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我們就會走入一條死胡同。」葉劍青耐心而清晰地解釋道,「敍事治療,就是要找出故事中的其他細節、組成新的版本,是相信第二、第三條故事線。」

而在敍事技巧中,還有一個特別技法,叫作「似無還有」(Absent but Implicit)——我們應當理解,現時多數的失落與無力感,都源自於無法追求到渴望的事物;而之所以會感到創傷,是因為我們此前還對某些人事(例如警察、高官)抱有希望,而當離譜的事件發生後,又頓生荒謬之感。那麼所謂「似無還有」的方法,就是看到當下的自己仍然在街頭爭取、未曾放棄,想想初心、想想追求,讓自己從中再獲能量。

此外,選取敍事角度也相當重要。現任新生精神康復會的心理學家鄧亮瀅,本身也是文學愛好者,細心的她觀察到文字創作者也分成兩大類:「有些人的創作很依賴情緒,有些人則能夠比較抽離,前者可以用一大本書來問『點解』(WHY),後者則多數問『點樣』(HOW)。但你知道,現在若是問『點解警察會咁暴力?』、『點解林鄭唔正面回答?』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正因如此,鄧亮瀅建議在這樣的特殊時刻,我們可以嘗試多問「點樣」——「走到這一步,應該點樣繼續落去?」、「這次無法追求到好的結果,下次行動我們應該點樣改變?」在這個充滿複雜性的世界,有時是該放下對因果的執著探問,用「點樣」二字推著自己向前行進。


鄧亮瀅,現於新生精神康復會擔任臨床心理學家。曾多次獲青年文學獎獎項。


當情緒是遠親:不忌諱、不抗拒

抗爭中常常聽到人們互相提醒:「冷靜!克制!」其實要在期間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是需要一番努力的。

「從幼稚園到中學再到大學,並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處理情緒、如何處理與他人間的關係,大人們總是將情緒當成一種忌諱。」鄧亮瀅的觀察十分精警,「電視、電台、報章雜誌都在鞏固這一印象。廣告裡的家庭總是和樂融融、幸福美滿,這並不是正常家庭的樣子,但當我們從電視上看到這種家庭關係時,卻會不自覺將它視作一個標準,然後苦惱於為何自己的家庭關係那麼難搞。」

在香港,情緒遭受污名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那麼,如何才能快速修補錯失十幾二十年的「情緒學習法」呢?葉劍青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將情緒擬人化:「就把情緒看作一個遠房親戚,當你不想要它探望你的時候,就想辦法不聽它電話,嘗試與之保持距離。找一點屬於自己的方法,可能只是簡單說一句話,它可能就真的會走開一陣子。」葉劍青提醒我們,要練就屬於自己的咒語、找到一張合適的護身符,保護好自己的心。

而學習面對情緒、調適與情緒間的距離,不僅能事後幫助自己修復內心創傷,還能夠在抗爭時顯得清晰、淡定,從而發揮得更加自如。


葉劍青,臨床心理學家,心理學家社運團體「良心理政」召集人。


握握手,攬攬肩,心神舒緩小貼士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的情緒都能即時展現,原來創傷症候群也可能會有潛伏期。面對自己、身邊的朋友,不要輕易將任何反應「疾病化」,但又要留心彼此的行為是否持續發生變化。

如果發現朋友情緒有異,應該怎麼做呢?葉劍青就強調:「溝通的技巧可以慢慢培養,但陪伴與同行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要講三次。」天災人禍都會是會引起創傷症候群的主因,而很多人對此的表現都是「被嚇親」,這些都會從身體上體現出來。當我們覺察到對方內心的變化,請儘量親身陪伴——搭搭膊頭或者攬一下,可能已經起到舒緩的作用。

而在溝通技巧方面,葉劍青則提醒我們,對於別人的情緒、念頭,不要放大也不要輕視,適時的調度非常重要。如若可以的話,提醒對方可以暫時放下手機、電腦,不要讓過多的資訊纏身,轉而去做一些平日喜歡的事情,打球也好,練瑜伽也好。另一邊廂,鄧亮瀅也指出「HEA」的重要性:「首先要學會休息,可以沖個靚涼、做做按摩,也要多做運動,甚至到大自然間走走,才能慢慢找回自己的節奏。」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學佛也好,聖靈指引也好,只要定住自己善意的初心。我們要珍惜能夠爭取的事物,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大家的互相支持很重要。」暴雨聲中,葉劍青的聲音顯得更溫暖堅定。六月的香港一直在下雨,但在雨中,我們也渴望彼此牽引的力量集聚得更緊,希望推動我們走下去的,不是憤怒,而是覺醒。


療癒書單專業推薦
鄧亮瀅推薦:

貝塞爾.范德寇 Bessel van der Kolk:《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周志建:《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


雷貝嘉.索爾尼 Rebecca Solnit:《黑暗中的希望:政治總是讓我們失望, 持續行動才能創見未來》


葉劍青推薦:

大衛.J.莫里斯. David J‧Morris :《凝視創傷:不是每一種傷痛,都能被看見》


艾莉絲.摩根. Alice Morgan.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虛詞.無形」及香港文學館的立場。〉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黃潤宇

《無形》編輯。青年寫作者。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