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序——我在這兩三年的二三事

書序 | by  李敬恒 | 2023-07-14

一切,當然都是由「五夜講場」開始。


2021年6月底,「五夜講場」的一眾主持正式收到中止拍攝的通知。這個香港電台的皇牌學術文化清談節目隨著朝代更迭被腰斬,在當時可算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之後仲好似令到新舊集數嘅view數大升)。消息傳出後,一位明報編輯(後來先發現原來佢係某位主持朋友嘅女友……希望兩位大人不記小人過啦……)發了個電郵給我說想和我做個訪問,但由於前一次跟另一個媒體做的電話訪問的經驗不太好(我千叮萬囑要喺文稿強調我要感謝監製羅志華同Phoebe,而佢居然隻字不提!),我就沒有理會啦。不久之後,在明報寫專欄的師弟Samson(郭柏年)跟我說,世紀版主編黎佩芬Helen想找我寫篇文章,談談在電視講哲學的經驗以及對哲學普及的看法。我問他:「呢個係咪好人嚟架?」他說:「OK架!」於是我就寫了我在明報刊登的第一篇稿〈我與《哲學有偈傾》的二三事〉。


之後同Helen飲了一次茶,她問我有沒有在其他媒體寫開文章,我說:「有呀,自己啲blog同Facebook呀Medium嗰啲囉。正式媒體就梗係無啦!我寫嘢邊有人睇呢!」她說:「唔係呀,上次篇文出街之後反應好似唔錯,有無興趣定期寫稿畀我地登?一個月一篇至兩篇。」我想自少喜歡看書的人,大概都免不了會幻想有朝一日會在報章雜誌,甚至書店見到自己的著作。在大家還是寫blog的年代,我開了一個叫「頹苑~Lazy Garden~」的blog(我句人生座右銘「play seriously and work playfully」就係喺嗰時諗出嚟嘅),把一些在網上論壇上貼過的影、視、動、漫、書評統一展示;數年前在火苗文學工作室的朋友鼓勵下,也在Medium寫過些詩詞分析——當然都是沒有甚麼人會看。也試過鼓起勇氣參加過一兩次徵文比賽,結果當然也只限於累積了些不大寶貴的失敗經驗。所以,當我聽到這個提議時,第一個反應當然是,亦只能是,舌累,飯,應!後來有傳媒朋友知道我開始為明報定期撰稿,跟我說:「行內皆知,得到Helen收稿係無上光榮呀!」


冷靜下來才知驚。雖然我自問說話能力算頂尖(講事實啫……),但說到寫作嘛……速度慢不在話下,文筆不算極差但絕對談不上好。勉強要說有甚麼優點的話,大概是在觀點方面吧!通常如果不是有甚麼至少自己覺得有趣獨特的想法,我便不會有動力寫出來(火苗嘅朋友笑稱我有一對「善良之眼」,無論幾平庸或充滿缺憾嘅文章,我都總可以掘到啲值得討論欣賞嘅嘢出嚟——當然我嘅「刻毒之舌」係同樣厲害)。但現在要每月一篇,是每月一篇!哪裡來這麼多東西寫?又應該怎樣寫?


說到這裡,真的又要再次感謝「五夜講場」的監製華爺羅志華。由於參與了《哲學有偈傾》的主持工作,令本來籍籍無名的我,不單只有幸認識了其他各組的主持,還開始被人認識。除了偶爾會在街上——特別是書店跟展覽與表演場地——被認出,還不時有觀眾朋友請我在好青年荼毒室出版的書上簽名——儘管我已經即時澄清:「本書我其實無份寫……」亦開始有不同的機構與團體,包括獨立書店、劇團、大專與中學、青少年中心、甚至老人中心,邀約我就不同課題作演講或對談。我甚至試過跟獨立歌手Luna Is A Bep一起主持讀書會討論John Berger的The Ways of Seeing;在本地爵士普及團體「翻騰三周半Fountain de Chopin」的一眾樂手樂迷面前班門弄斧,開壇談過音樂;並分別為法國五月與香港文學館拍攝過一些關於藝術與文學的短片。這些不同類型的活動與交流不斷刺激著我的思考,正好為我提供了大量寫作題材與靈感。


《哲學有偈傾》似乎特別受年輕藝術家與音樂人——包括歌手、樂手、樂評人與表演製作團隊——歡迎。我本來就很喜歡去逛各種展覽和看戲劇與音樂表演,而貪慕虛榮的我經常會以fans的身份主動去乞求artists或樂手合照,卻不時出現他們在我開口前已很雀躍地搶先一步跟我說:「大師兄?!點解你會喺度嘅?我有睇你地節目呀!可唔可以影張相?」的搞笑情況。他們都是非常厲害與有個性的人,而且即使有些打扮metal,為人也都非常gentle。我私底下也會跟他們在網上閒聊,較熟的會約出來吃飯,甚至有些還賞面到過寒舍聽歌打邊爐!只要時間許可,我都會去看他們的表演與展覽,買他們的唱片與畫集;他們也偶爾會被我拉去聽我講哲學。更有些朋友不嫌棄,邀請我這個門外漢以不同形式參與他們的企劃與製作。我現在經常很自豪地四處跟人說,我應該是香港哲學圈內認識最多本地獨立樂隊與藝術家的人。


這些本身已經非常有趣而寶貴的經歷,意外地成為了我寫作的題材與動力,更照亮了我的寫作方向。通過與音樂、藝術、文學領域裡各式各樣的人與團體交往互動,令我察覺到原來還有這麼多留在這個城市的人,努力不懈地為自己的理想埋首苦幹之餘,或隱或現地流露出以前並不常見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充滿關懷、不滿與疑惑。而且跟以前的普遍社會心態不同,他們一般都不會只顧自掃門前雪,而是強烈地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的重要,產生了許多牽涉不同單位與及跨越不同界別的互助與合作。


這一切使我非常感動,同時又令我不禁思考:除了作為觀眾與聽眾,買書買碟買merge、睇展睇show、所有邀約都盡可能接受之外,我還可以幹點甚麼來與他們一起作戰,為這個城市出一點力?我想到的就是利用自己極為有限的知識,結合頗為豐富的玩樂經驗,就他們以及一般人在這個世代可能關心與感到疑惑的問題,用盡可能簡明有趣但不流於膚淺的方式,寫下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看得愉快、有所共鳴甚至得到鼓勵。於是,便有了構成本書基本內容的那些文章。


回想也覺神奇。我慶幸有自己一對非常好的父母,不單只把我們三兄妹照顧得健康活潑而又待人有禮,最重要的是給予我最大的自由幹自己想幹的事,從來不干涉我的喜好,一切重大的選擇——包括升哪間中學、唸文科定理科、在哪間大學主修甚麼、畢業後繼續讀書還是工作、幹甚麼工作,通通都交由我自己決定。


在公共屋村長大的我,從小除了在公園闖蕩和踢波,大部分時間便是畫畫聽歌玩音樂,影視動漫無所不歡之餘,更是甚麼書都看——不論文史哲科。對大多數人——尤其是一般家長——而言,這些都是沒有甚麼實用意義、浪費時間金錢的無聊事。但爸媽卻從來只有支持鼓勵,沒有半點微言。結果就是:我唸了注定不會發達的哲學(係有好多讀哲學嘅人發咗達,不過肯定同讀哲學無關),工作以來都是左手剛拿到薪水,右手馬上交到不同單位,換回滿屋書籍、漫畫、唱片、樂器以及一大堆展覽、電影、話劇與音樂會門票,正是來得安去也寫意。


勢估不到,這兩三年間,正是這些年來累積的點點哲學思辨能力,以及通過各種嗜好玩樂獲得的經驗與知識,不單只為我帶來各種有趣的合作,更有了現在出版這本書的機會。本書取名《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書中收錄的25篇文章,記錄了我由藝術、音樂、文學,甚至唸書與教學這些對我而言皆是玩樂的經驗所觸發的反思,都是針對在身邊發生的日用平常事,尋找發掘當中隱而未見但又值得點明的意義——包括「meaning」與「significance」。


本書之所以可能,必須感謝明報世紀版主編黎佩芬——沒有她,我根本沒有可能在短短兩年間寫出23篇每篇兩三千字(而且有人會睇!)的文章(亦係佢令我真切明白到「遲咗一個鐘,下個月請早——仲有下次嘅話」嘅教訓)。感謝立場哲學編輯王偉雄教授——〈進入存在:五本存在主義入門書」〉與〈不若與眾:略談音樂與治國〉與〈有樂同享:人的真實之樂〉的母體〈孟子論樂〉,就是應他的邀約寫成的。感謝天地圖書的編輯Elsa——〈對話的必要:略談柏拉圖的對話錄〉是由我為天地圖書出版的《柏拉圖對話集》的導讀修改而成。


我的學習生涯中遇過很多非常好的老師。感謝我的中學美術老師張玉芙、音樂老師梁美輝、李國暢與中文老師冼玉芳——由於她們的啟蒙與善導,令我始終都對藝術、音樂與文學抱持濃厚興趣,讓我享受了一個貧窮(呢點同佢地無關)但非常豐盛有趣的人生。我特別感謝在中五時教我世界歷史的江德卿老師——她給了我一個A之餘,更令我第一次明白到讀書和思考的關係,以及真切體會到成功的教學原來可以如此影響與改變人。直到成長之後我才明白,在這個以成績掛帥、官僚扭曲的教育體制下,能夠做到這一切,是如何難能可貴。


感謝我大學與研究院時代教導過我的李翰林教授、石元康教授、陳祖為教授,以及已故的陳特教授——我的哲學基礎主要就是通過上他們的課以及與他們對談討論逐漸建立起來。感謝真正大師兄盧傑雄,不單令我第一次見識到如何能夠條理分明而又風趣幽默地解說艱澀複雜的哲學理論,更給予我第一次(同後來好多次)教授哲學的機會。


感謝文潔華、郭柏年、何秀萍、小克、程展緯、白雙全、Jan Curious、Luna Is A Bep仗義推薦本書,讓我可以狐假虎威。感謝經常不顧實際地鼓勵我出書的老同學、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的周保松教授,與及身兼學生/師弟/舊同事/好拍檔、「好青年荼毒室」的「四哥」李康廷,在學期尾這些非常時期,百忙中為本書賜序。感謝我最欣賞喜愛的藝術家、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倪鷺露——封面的畫作就是出自她的妙筆。感謝周旋於不同單位、聯絡統籌一切、勞苦功高的執行編輯陸晛Emily。當然,如果沒有小樺姐的信任與邀約,這堆文章便只會飄流零散,永不可能成書結集。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父母與太太——前者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個容讓我翱翔發揮的空間,後者則令它變得幸福完滿。



2023年5月22日


【無形.褲作用】前花園裡的思想回歸——訪朗天《正在思想——當代哲思十八家》



【香港文學館七月新書預購】

日期﹕即日至7月18日

連結:http://www.hkliteraturehouse.org/shop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李敬恒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 現職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高級講師,主要教授思考方法、哲學史、道德哲學及政治哲學等課程。 多年來致力於哲學普及,曾任港台節目《哲學有偈傾》、網上節目《哲學係咁傾》主持。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