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沐羽憑首本個人小說集《煙街》先獲Openbook年度好書獎,再獲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組首獎,成為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得主。那時他落腳台北約一年,在港人創立的社科書出版社當全職編輯,如他在小說中所寫的,「為香港人做點事」。半年後,他決意辭職,成為寫作維生的自由工作者。今年初,他出版散文集《痞狗》,全書首兩篇文章討論工作意義:「沒有甚麼真正恆定,如今對於上班,I would prefer not can do。」 (閱讀更多)
日前,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 宣布將打造一個主題體驗館 Netflix House,預計於 2025 年率先於賓州普魯士國王購物中心(King of Prussia Mall)及德州達拉斯藝廊(Galleria Dallas)開幕,將Netflix影集中的畫面帶入現實生活,讓影迷們親身感受沉浸式的體驗。 (閱讀更多)
美國知名科幻反烏托邦電影《飢餓遊戲》系列,去年推出前傳電影《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於全球斬獲 $3.37 億美元後,早前小說作者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與學樂出版集團(Scholastic)宣布,系列最新作品《黎明收割》(暫譯,Sunrise on the Reaping)將於2025年3月18日問世。小說尚未付梓,改編電影已然敲定,製片公司獅門影業(Lionsgate)亦宣布將推出改編電影,同樣由系列三部曲與最新外傳的導演 Francis Lawrence 執導,預計於 2026 年11月20日正式上映。 (閱讀更多)
人工智能(AI)生成音樂工具Suno的推出在音樂界引起了轟動,它能在一分鐘內生成一首含人聲、歌詞、標題及封面的歌曲,令外界驚嘆。然而,路透社6月24日報導,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代表三大音樂公司索尼音樂(Sony Music)、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及華納唱片(Warner Records),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正式起訴AI音樂新創Suno及Udio的母公司Uncharted Labs 大規模侵犯版權,未經許可使用版權保護的錄音資料來訓練 AI 模型,而這些音樂將「直接與人類藝術家的作品競爭,降低其價值,最終淹沒人類藝術家。」 (閱讀更多)
自2021年由文藝復興基金會開展的「奪目影像」項目,不只是一個培育新導演的計劃,更希望可以打破類型、長度、主題和製作階段的限制,從創作到製作以至發行等方面探索各種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鮮浪潮」被削資的今天,對於想加入電影行業的年輕一代來說,這個項目便顯得更為難得,因為它雖立足香港卻面向世界,盼能把本地的創意,通過影像語言連結國際。曾參與拍攝Netflix版《三體》的導演曾國祥,會擔任今屆的宣傳大使和競賽評審;早已衝出國際的他,仍不忘初心,期望能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繼續啟發電影想像。因為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說故事的權利,不管是自己的別人的,或是這座城市的,只要我們活著就一定有不少動人的故事可以書寫,或是把它影像化出來。而香港從來都是一個充滿了故事的地方,只等待我們去發現。」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