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1-06-15

2020年出版的《我香港,我街道》,書中作者都是香港作家,名符其實屬於「香港」的書,不過,一年後《我香港,我街道2》出版,眼界開闊了,不論是香港還是外地的作家,只要熱愛香港,誰都可以寫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發生的事。葉嘉詠從書名的兩個關鍵詞:「街道」和「香港」,細談此書,並了解由「街道」組成的「香港」,再進而了解香港的故事和歷史。 (閱讀更多)

火,不止憤怒——淺析洪慧《借火》中的「火」

書評 | by 淑清 | 2021-06-13

從詩人洪慧的第二本詩集《借火》裡,淑清看出了「火」的不同意象。詩人「借火」燒「世間所有該燒之人」,「不用改革和火了/我們自己就是」,以「火」傳遞情感及理念。火既是雄性之火,同時也是更高層次的淨化之火、永恆之火。 (閱讀更多)

女性的瑣碎時間——讀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

書評 | by 勞緯洛 | 2021-06-10

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以「瑣碎時間」(detail-times)作為書寫策略,是當代台灣文學中女性主義的重要面向。而勞緯洛形容,在朱天文筆下,台灣的世紀末,暗許女性意識得以邊緣姿態自居,作為在世紀的終點與開端間擺蕩的海市蜃樓。雖然〈世紀末的華麗〉避談政治,著意描寫細碎、感性的墮落與浮華,但以日常細節抗衡例外狀態(the State of Exception),正正擊中了時代的要害。 (閱讀更多)

柄谷行人《近代日本文學的起源》:文學,作為一種人的「風景」

書評 | by 藍玉雍 | 2021-06-08

收錄柄谷行人1975-1977年間在耶魯大學教日本文學時的反思所寫出的批評、隨筆等等文章,於1980年出版的《近代日本文學的起源》,即使是對於本來就經常閱讀、甚至博覽日本文學的讀者來說,也不容易馬上進入。藍玉雍形容,書中不只深度地回顧、解剖日本近代的歷史變革,也深深挖掘了語言對人的意義,而其書評也正是對於此書相當精闢的導讀文章。 (閱讀更多)

­蒸籠裡的戲景:論張愛玲《桂花蒸.阿小悲秋》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1-05-31

去年是張愛玲誕生一百週年,學界對祖師奶奶的想念,從未停止。但江俊豪認為,過去對《傳奇》的討論,多集中在〈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傾城之戀〉、〈沉香屑〉等諸篇,〈桂花蒸〉這樣一個低下層求安穩的故事,可說是《傳奇》的一道獨特風景。 (閱讀更多)

《我香港,我街道2》——街盡處

書評 | by 崔舜華 | 2021-05-26

即使是他方,雨針織身之時,也是亂水朦朧瞥不清的。如今普世皆離散之人,崔舜華評《我香港,我街道2》,走過的港街都是電影裡學步而來,在每一條不動之街的日常動靜之中,她看見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具體而微的微縮膠片皮影戲。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