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仔叔叔談《鐵行里》︰返鄉下講古,無權者的力量

劇評 | by 雄仔叔叔 | 2022-05-17

「講古佬」雄仔叔叔看過《鐵行里》綵排寫來隨筆。沒有打針無法進場觀演,他由城市空間、人情聯想到權力關係,也在腦海重構九十年代,陳炳釗一台獨腳戲中,等待的一個哈維爾。歷史與記憶在離散,身份在潛行,他信我們總會領略到無權勢者的力量,守護記憶中的原鄉。 (閱讀更多)

看畫展的日子

藝評 | by 古可欣 | 2022-05-17

在富利來商場一樓的Mist Gallery中,空間很小,像一人睡房,由門到四面牆均是大約五、六步左右,走一圈約莫只需十五步。畫展《軼事》,屬於實驗性質,展出畫家文櫻瑺的小型畫作。畫家Joyce駐場守候,推門進內時我便跟她在入口相視點頭,她繼續安靜地坐在角落,我則抱住兩臂慢慢遊走在畫內的日常城市風景中。 (閱讀更多)

《熱帶季風》:紀實漫畫的獨特與意涵

書評 | by 謝愷忻 | 2022-05-13

台灣慢工出版社發起的四期刊物計畫《熱帶季風》,嘗試借紀實漫畫的內容,讓讀者關注文化生活、甚至勞工和環境等社會問題,謝愷忻從刊物的繪畫和編輯風格,探討紀實漫畫的特點和意義,並淺談台灣的文化身分定位。 (閱讀更多)

莎娣.史密斯被時代壓垮的喜劇

書評 | by 沐羽 | 2022-05-11

從第一部小說《白牙》開始,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就冠上了天才作家的名聲,出版這部繁中譯本長達七百頁的小說時,她才廿五歲。也從這部開始,史密斯的小說人物全都跟家庭密切相關,掙扎不只是個人的掙扎,是整個家庭都壓縮在內的複合掙扎,這使得史密斯的小說厚重而動人。家庭即歷史,即宿命,即故事引擎,引領著故事在悠長的篇幅上風馳電掣,飆向註定爆發衝突的結局。 (閱讀更多)

〈作品的說話〉︰誰是「作者」?

其他 | by 賴展堂 | 2022-05-11

姜濤新曲〈作品的說話〉以反戰為題,帶來不少有關偶像與文本的公共討論。流行音樂作為跨媒介、專業分工的複合體,作/編曲人、詞人、監製、導演,還是歌手本人,誰才是歌曲的「作者」?而論者和聽眾,如何避免墮入一味以字面「讀」歌的思想陷阱?作為一個喜歡聽歌的人,賴展堂試在這篇文章回應一二。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編輯推介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16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