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或者也是大部份將興趣變成工作的人的困境吧:原本是因為喜歡做某個事情,所以下定決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結果卻愈走愈痛苦,因為外部的獎賞永遠是不穩定的,與此同時我們的內在動機已經消減。如果想持續透過工作獲得幸福感,我想重新強化自己的內在動機是很關鍵的:在無人給予獎勵的地方,找回當初的純粹愉悅吧。 (閱讀更多)
要怎麼形容《喧嘩的碎片》呢?理論上,《喧嘩的碎片》主要地理場景是主角「我」成長的黃大仙東頭邨的屋邨,及「我」後來任職金融的工作地點中環,兩者之間的貧富反差,構成小說的最重要成分。縫紉其間的是「我」與母親及其他人的關係,那些被統治與被奴役者對奴役他們的思維與邏輯的臣服,透過家庭關係而對「我」產生難以逃逸的掌控之力;而「我」對於周遭一切,既以精微細緻的鷹眼觀察之,亦同時哲學反省式的思考批判之,更對許多擦身而過、無名的社會底層畸零者,付以同情又距離適切的凝視睇盼。 (閱讀更多)
有趣是,J1M3說「原來總會出現喺最合適及最好嘅時間」。當「時間」一介入,就提醒著我們正身處這維度,我們都無法駕馭時間,亦根本不知時間為何物;有了時間,我們才能得到去體驗七情六慾的千萬個機會,但同時因為物質維度被這條時間線拖著走,我們又同時感到一種幾乎是與生俱來的「無力感」。所以《傳道書》才有那句「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陳蕾才有那首非常好聽的《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我真喜歡這八隻字,這句說話彷如一塊膠布,往往能撫平一些傷口,儘管不信此道者會稱之自我安慰。但我經常想,你能找到一句說話作暫時安撫,也其實相當難得吧! (閱讀更多)
查映嵐生活在搭訕之國,隨時隨地都要有被搭訕精靈球捕捉的心理準備。某日她忽然覺得,不記錄一下這些人實在太可惜了,於是展開了過去一星期的鄰里和路人狀況報告:抱怨小鎮上沒有髮型師理解Asian hair的女人、酷愛宋瓷而想交個朋友的中年男人、修理total loss車子的失婚男人,以及竟然養有一隻患糖尿病的貓的獨居男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