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香港文化"

【2023・回顧】寒冬中逆風而行——2023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1-02

2023年的復常與夜繽紛,有沒有為香港文化界帶來歡喜豐收的一年呢?用易經卦象而言,或者近於「或躍在淵」。年末沙田文化博物館或殺館之消息,再回顧2023年文化界大事新聞,不禁令人唏噓。年初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的爭議,引發公眾激烈討論;與此同時,「四字電影」發圍,香港電影業彷似迎來新的生機,然而鮮浪潮等各位培育電影新秀的平台卻面對電檢刪剪問題。今年出現文藝工作香港未能入境香港的新聞,為歷來最多。另一方面,復常通關後港人紛紛北上外遊,嚴重打擊本地餐飲及零售業,包括書業生意也大幅下滑。過去幾年逆巿景氣的香港獨立書店業也屢受打擊,不排除未來將有結業潮;加上香港文學館的撞名爭議,香港文化未來前景頗有如履薄冰之情。然而,今年文化界也有值得慶賀之事,許鞍華拍攝紀錄片《詩》,首次把香港詩人帶到大銀幕;梁朝偉榮獲威尼斯終身成就獎也帶來沖喜效果,而今年衝擊娛樂圈的AI尹光及ChatGPT,也引起科技與藝術的創作討論。未來不可預期,唯有繼續自強,支持並珍惜本地文化創作,讓我們在逆風中同行。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文學建館,錢從何來?探討香港文化資源政策現況與出路——訪May Fung及雷子興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10-09

本地倡議設立香港文學館的聲音一直存在,能否爭取成功都與香港文化政策及撥款息息相關。政府揚言要將香港打造成「中外藝術文化之都」,但資源有否恰當運用,還是只是「燒煙花」?而據說文學本來就窮,申請資助時一直處於弱勢,到底實況與出路又如何?本文希望展開香港文藝資源及政策的討論,思考如何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尤其探討文學獲得資助的可能。我們分別邀請了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May Fung(馮美華)及文化政策研究者雷子興,分享其經驗及觀察。

【文藝Follow Me】為電影造世界的幕後功臣 張西美談「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06-03

香港文化博物館近期舉辦「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策展人之一有著名服裝指導張西美。張西美原本修讀時裝設計,畢業後曾做過時裝設計的工作,後來在同學介紹下入行做電影服裝,「以前都是根據明星買名牌,我不喜歡,所以做古裝,古裝沒有名牌。」她第一套參與的電影便是徐克和胡金銓導演的《笑傲江湖》,「我覺得做古裝可以發揮多一點自己的想法。」

【2022・回顧】窄路中尋生機:2022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1-04

身處壞時代裡,2022年沒有比往年過得更好,每天等候著我們的,仍是一堆接一堆的壞消息。不同社會與文化大事,固然牽動著我們的內心,多名重要作家的離逝,更讓人感覺無比惋惜。踏入後疫情的年代,大環境依舊充滿不確定性,猶幸去年仍見本地電影在票房屢創佳績,文壇後起之秀亦在大舞台發光發亮,離散年代的新媒體也無懼傳媒寒冬,嘗試開拓海外戰線,縱然前路滿佈困阻,狹窄而難行,文藝界同路人仍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努力尋找出口,守護每片值得堅持的陣地。

【文藝follow me】前區議員造字師陳敬倫 爆北魏體承傳香港文化

文藝Follow Me | by 李卓謙 | 2022-03-05

以「倒下的自由」和「差一點真相」兩個由字體配合欄杆組合而成的街頭裝置藝術廣為人知的藝術家陳敬倫(K sir),去年七月辭任區議員後,著手將富有香港特色的書法字體北魏體製作成電腦字款,並命名為「爆北魏體」,希望將這種又爆又霸氣的書法字體保育下來。

【2021.回顧】掙扎中創造:2021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II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1-02

繼「2021文化大事回顧I」之後,第二部分更能看出文化各界在疫情與各種限制下掙扎求存,發光發熱的表現。文化在於創造,讓我們檢視2021的努力,讓2022不會空白。

【2021.回顧】瞬息萬變,改朝換代:2021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I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1-01

世界瞬息萬變,未來充滿變數,「虛詞編輯部」回顧2021年度香港文化大事,男團MIRROR年頭紅到年尾,文化界亦迎來本土歷史出版潮。在大時代面前,渺小如我們只能好好裝備自己,正面迎戰。

榮念曾創作50年展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 策展人劉小康:是香港文化發展的參考

專訪 | by 蘇菲 | 2021-12-24

香港文化博物館現正舉辦的「實驗實驗展:榮念曾創作五十年」展覽,是藝術家榮念曾(Danny)過去五十年創作的一個小結,並由他的長期合作伙伴劉小康、胡恩威及黃裕偉共同策劃,從「過去」思考「未來」,在埋頭做藝術創作之外,我們是否也要對文化政策多多著眼?

【2020.回顧】壓抑下的聲波:2020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II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12-31

2020年疫情肆虐,封場、取消、延期是今年最常聽到的詞,政府防疫基金卻杯水車薪,藝文界台前幕後手停口停。但在絕境之中,香港人的精神卻不滅,去年香港的血與淚譜成一部部紀錄片與電影,當中《佔領立法會》入圍金馬獎,《夜更》更奪得最佳劇情短片。反送中運動過後,本土作品亦更受關注,《幻愛》創出票房奇蹟,《全民造星III》成收視佳話,更鼓舞人心。除此以外,我城城市空間的運用亦引起關注,文青小店進駐深水埗一事引發熱議。香港人在香港地,該如何走下去?回顧今年過後,望能引發未來更多想像。

【2020.回顧】熾熱澟冬:2020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I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1-04

2020,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恐怕都不堪回首。在這仿似消失的一年,香港人除了要應付疫情來襲,隨著《港區國安法》的正式生效,也要面對踏入「後NSL時代」的新常態。疫情的沒完沒了,加上國安法的不確定性,令香港的藝文界以至整個城市都蒙上一層陰霾。回首2020年的熾熱澟冬,「虛詞編輯部」將與讀者重溫全年本地文化大事,並分為上、下兩篇作回顧。

【2019.回顧】2019香港文化大事回顧(下):抗爭以外,我們該如何守住本地文化?

2019.回顧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1-24

上回「2019香港文化大事回顧」,提到送中惡法如何危及創作自由;而從六月的反修例風波爆發以來,文化界除了面對極權的各種打壓,也要抵受逆權運動衍生的後續影響,例如文藝活動延期或取消、文化人及學子的逃亡潮,都對孕育本地文化藝術帶來傷害。反送中運動固然牽動人心,但文學界關注的年度大事,還包括「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風波,新詩組的爭議賽果更惹起文壇熱議,梁文道辭筆引發的社會討論,同樣值得關注。另外,「三中商」書倉送中與出版業的困境,以及人工智能如何誘發寫作媒介想像的討論,都是2019年抗爭以外值得留意的文化大事。

王梅香X徐啟軒X黃淑嫻X梁淑雯︰在地因緣「香港・文革・冷戰」紀錄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21-09-23

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辦的「在地因緣香港文學及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場的主講議程「香港・文革・冷戰」,請得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樊善標作主持,並由幾位來自港台的學者:王梅香、徐啟軒、黃淑嫻、梁淑雯(依發言次序排列),就戰後的文化冷戰課題,分享研究成果。從張愛玲的日譯源由、五十年代左翼政治、六六與六七的文學作品談到青年雜誌的「文革」話語,冷戰與文革時期的香港文化狀態,可以帶給當下的我們甚麼啟示?

【2018・回顧】2018香港文化大事回顧

2018.回顧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1-01

彷佛真的不堪回首——2018事多,也死得人多,真係無病無痛是不能入選年度文化大事的……有逝去,有崩壞,有消失,有重建,有創造。回顧是為了甚麼?留低擊傷你的石頭,從錯誤裡吸收。

【2018・回顧】少量星辰也成星座——2018香港文化出版現象概述

2018.回顧 | by 鄧小樺 | 2018-12-29

有人覺得2018年的出版有點乏善可陳,但年終不妨寫一寫提一提組一組,組成星座式的板塊,可供鳥瞰;儘管肯定掛一漏萬,也希望給有心的出版社打打氣,推動一些書籍。本文立足點由文學出發,旁及一些語言、歷史及文藝書籍,主要談香港而也涉及一點台灣,不免貪多務得而定有遺漏,歡迎識者補充,大家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