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五味雜陳"

困難時光中,美好的隱喻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19-12-04

我們但願,雞蛋的隱喻,有著這樣的可能,樸素而高貴。像小小的祝福,陪你渡過困難的時光。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近年最常被人引述的名言:「在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我們切不可放棄青年。

筆食人間煙火:「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徵文比賽頒獎典禮紀錄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19-02-20

五味雜陳,既指食物之味,也可引喻人生中,百轉千迴、哀樂交集的豐厚況味。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徵文比賽便以此為題,透過食物聚焦日常,扣連寫者的記憶情感。經過徵稿和評審程序,文學館最終於2月2日,假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氣味相投」文學X藝術展覽的藝術家分享會暨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並有幸邀請到作家韓麗珠、郭詩詠、謝曉虹與及多間中學的校長師生出席,分享得獎者的喜悅。

初生滋味在小菜:「五味雜陳」徵文比賽中學組評審紀錄

其他 | by 黃柏熹 | 2019-02-12

評審過程中,作品先經第一輪初審,然後由郭詩詠博士、作家何福仁、唐睿博士擔任評審,經商議後在十七篇複選作品中決定冠、亞、季軍及優異獎三名。以下為評審討論過程之紀錄。

一旦視覺崩解,願回憶與氣味同在

藝評 | by 查映嵐 | 2019-02-08

香港文學館展覽「氣味相投」,以飲食切入文藝,取中醫藥理中的「五味四氣」——「辛、酸、甘、苦、鹹;寒、熱、溫、涼」——為起點,邀請九組作家和視覺藝術家通過創作對話,每一種屬性配對一位作家和一位藝術家(唯獨「寒」的黃仁逵例外,一人包辦文字與視覺創作),結構沿襲自文學館過去策劃的展覽如「島敍可能」和「無何有之香」。創作者各各自由發揮,不過藝術家須閱讀文本,部份作品呼應、轉化文本,另一些組合的操作則更為鬆散,各自發揮特定屬性誘發的想像。

【無形.意味】鹹的三味線

詩歌 | by 曹疏影 | 2019-01-17

腸子湧腮,弟弟扁桃體發炎/北方的姐姐燙羊肉/給南方的弟弟看/弟弟縮回臭腳/昔日的夢想醃了他/未來的結局嘲弄他/鹹魚被放回冰箱/夢見黃粱飯

【無形.意味】雞二章

散文 | by 淮遠 | 2019-01-16

那些日子,我們有時要幫忙捉雞,讓爸用燒紅了的鐵器,烙掉二分一的上喙、三分一的下喙,防止牠們在黃土操場上互啄屁股。

【無形.意味】荒涼之味: 從「四氣歌」到「涼風有信」

散文 | by 葉輝 | 2019-01-14

「四氣歌」云:「四氣寒熱與溫涼,寒涼屬陰溫熱陽, 溫熱補火助陽氣,溫里散寒功效彰,寒涼清熱並瀉火,解毒助陰又抑陽,寒者熱之熱者寒,治療大法此 為綱。」溫里為穴位,按摩則有助驅除脾胃虛寒、腎 陽虛衰,大可緩解胃脹、消化不良、四肢不溫等癥狀;《靈樞經》論述食入五味,涉及五臟,諸如酸味入肝、 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鹹味入腎;五穀、 五果、五畜、五菜俱各有五味,遂以五行規律解說五味與五臟之關聯。

艱難時,飲食讓我們彼此緊靠——氣味相投︰文學 X 視藝展覽

報導 | by Ksiem、Nathanael | 2019-01-10

告別2018年,在經歷了一整年生活災難、集體陷入哀嚎時,香港文學館「氣味相投:文學 X 視藝展覽」開幕了,或許正是文學在冥冥中連結大家、重注能量。今年文學季主題「五味雜陳」,是著手於日常,以食物扣連記憶與情感;「氣味相投」展覽則巧妙安排文學與視藝跨界合作,讓「親近而遙遠,關於飲食的種種記憶與變化……被召喚到我們眼前,並開啟想像,從日常中蒸餾可能」。確實,做文學並非站在高地排拒他人,而是醞釀一種親密的、恰到好處的距離。

【無秩序編輯室】前置詞︰意在味外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19-01-04

今期《無形》,結構上相當大刀闊斧:當中四分之三的內容,乃是香港文學季「氣味相投」展覽中的文學文本,另外就是重頭特稿,黃碧雲的〈 發霉的,被珍愛著——我的終度年華,五十六 〉。

荼蘼花季,欲望永生——專訪李昂

專訪 | by 劉平 | 2018-12-27

剛好又是聖誕節,半個世紀前的聖誕節前夕,女孩想將聖誕樹帶回家。挑個平常日子,逃學,她來到市場,原本要買聖誕樹,卻被花匠帶到不知何處,一顆心也不知飄到何處,只覺得在不知何處,一雙黑眼睛不住窺視自己,窺探到她心底的慾望來——她被花匠侵犯了——所謂慾望,不過純屬幻想。以上是〈花季〉的故事,李昂首篇發表的小說,從16歲寫到66歲,開到荼蘼,花季易盡,但李昂的欲望,卻永不枯謝。

奶粉如鉛,紅豆冰浪蕩——「五味雜陳.字裡識香味」講座

報導 | by Nathanael | 2019-03-01

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第四屆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第三場講座「字裡識香味」早前於誠品銅鑼灣店圓滿結束,在主持唐睿的引導下,台灣《聯合文學》主編王聰威和香港作家張婉雯,都大方地擺上他們人生中最豐盛的飲食故事。所謂「豐盛」,大概如海明威「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這句名言,香氣與味道一直在記憶中流竄,無時無刻挑撥著心底最幽微細膩的感情,箇中「豐盛」與滋味,自然不必與金錢或價值掛鉤。

如何對抗「末世飲食學」?——「飲食男女」講座紀錄

報導 | by 安東尼 | 2019-03-01

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第四屆「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的第二場講座「飲食男女」,邀請了李昂和葉輝主講,在藝穗會樓上劇場分享他們作品中對吃和性的處理。主持羅貴祥開場就把講座定義為十八禁和重口味,不過兩位作家沒有時間談太多男女之事,帶觀眾由頭吃到尾,在紫薯與拉絲以外,談談末世與鄉愁。

親密味道、情懷與創傷——「味覺旅行與文字記憶」講座紀錄

報導 | by 李顥謙 | 2018-10-22

味覺記憶時常是關於親密的。親人家常便飯、友人偶爾聚餐,都是情事,在作家身上尤其烙下深刻印記。由香港文學館主辦,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第四屆「香港文學季--五味雜陳」的主題講座「味覺旅行與文字記憶」,邀來了詹宏志與馬家輝作講座主講。二人均是見多識廣的多面手作家,且是好友,他們分享自身的食事經驗、文字下的味覺記憶,已讓人滿懷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