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侏羅紀】當我走進台灣幼兒園:課程文化大不同

教育侏羅紀 | by  雅言 | 2022-06-14

筆者很喜歡台灣的繪本,在香港任教幼稚園時常常應用在課堂上,對以繪本為主題的課程模式也非常推崇,知道終於有機會在台灣幼兒園中親身體驗一下,對我來說,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但三個月後,我失望了。繪本只是作為一個主題的題目,輕輕帶過,講完故事,認一下裡頭的字,就完了。我期待的語文趣味教學、繪本戲劇化、創意改編故事等等,都没有發生過。


雖未能深入地體驗到繪本教學的模式,但任教期間對台灣幼兒園的本土課程和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文嘗試歸納出其中幾項特色。


令人驚嘆的體能發展


如果我在香港的幼稚園中提出要「帶著兩歲的孩子們去爬山」,那大抵會被校方革職,或被同事認定我瘋了,可是在台灣,這件事真實地發生,而且過程很順暢,學習效果很好。園方預先通知家長,如果家長不想孩子去,可安排當日不回校。事實上,不去的孩子很少。


在台灣,老師經常帶著孩子們外出參觀,稱之為「校外教學」,地點包羅萬有,有公園、展覽館、茶園、商店、農地、古蹟等等,而且從來不需要邀請家長義工伴隨。香港的幼稚園也經常有參觀活動,但去的地方往往是博物館、美術館,較少舉辦一些戶外的體能活動,除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以外。


而台灣人從小注重體能發展,幼稚園和小學除了戶外活動,還會訓練孩子跳繩、扯鈴、滾軸溜冰、球類運動等,有的安排在正規課程中,有的是課後興趣班。幼兒園中,孩子們脫下鞋襪在石堆和沙坑中玩耍是每天都能看到的景象。自然綠化及豐富多元的環境是台灣幼兒園的優勝之處。還有,家長較不介意孩子們弄髒衣物和手腳,老師樂於清理善後,這也是學校能多安排這類活動的原因。


在台灣住宅區的街頭上,經常看到兩三歲的小小孩自己騎著滑步車,或看到四五歲的孩子自如地騎著兩輪單車跟著父母走。我在園所所見到的兩歲孩子,他們的跑跳能力幾乎媲美香港的三四歲孩子。不得不承認,台灣孩子的體能發展確實超前了香港的孩子。


等待文化——「等呀等……等到天荒地老….」


台灣私立幼兒園的上課時間大多是早上9點至下午4點,但為了配合家長的工作及通勤時間,有的園所7點便大開校門迎接孩子到校,晚上的托管服務可延遲至7至8點。在我上班的園所,在校時間最長的孩子們是每天長達11小時。所以,「等待」時間很長︰早上上學後等入課室、等正式上課、放學後等坐保姆車或等家長自接回家。雖然老師在放學後會安排玩具讓孩子在等待時可以玩耍,或某部份家長會選取興趣班讓孩子在放學後參與,但這種「馬拉松式」的上下學文化確與香港的私立幼稚園分秒必爭的文化截然不同。我等過最長的時間是在大門口當值等家長來接孩子放學,等了三小時。這種事在香港不會發生,因為「時間」對香港人來說很寶貴,我們不允許孩子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一直在空等待。但在台灣,雙職家長普遍,大部份幼兒在校時間都較長,而幼兒園的托管功能亦十分重要。


這種等待文化延伸至課堂中,我看到孩子們總是在「等」老師。例如老師在手機應用程式中與家長聯絡、記錄孩子的體温和資訊,這些事情總是在課堂進行,讓孩子坐著等。老師在擦防疫用的「隔板」,孩子趴在桌上等。老師放學要跟車,現在要清潔課室,孩子在角落等待。老師永遠在忙個不停,孩子也永遠不停地等。


在香港的幼稚園裡,這種等待的現象較少出現,因為香港幼師的工作性質相對來說比較集中在教學的部份,雜務都有行政人員、清潔嬸嬸分攤。我在前一篇文章曾提過台灣幼師的工作內容除了教學外,還包括跟車、站崗、清潔等等,這些雜務在某程度上影響了老師的課堂運作,才造成這種課堂現象。


迷信和宗教爭議(孩子選擇信仰的自由呢﹖)


一直知道台灣人很迷信,有事無事都愛去廟裡「拜拜」,没想到的是這種在地的宗教文化從小已經影響到幼兒的認知。舉例來說,香港的幼稚園也會教「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個主題,老師大抵會教各種節日的由來和慶祝方法,教學內容並不涉及宗教信仰,只屬於常識的範疇。但在台灣,由於傳統節日離不開「拜拜」,所以老師教的是「媽祖遶境」、「迎豬公」、「入廟拜神」、「頭炷香」,連「擲筊」都拿來當一個教學活動,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我認為每個人有選擇信仰的自由,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家長也有為幼兒選擇信仰和教育方法的自由,而不是把孩子送進了一間明明没有宗教辦學背景的幼兒園,結果老師卻把自身的信仰當成知識傳授給孩子。


注重飲食的文化(吃…吃…吃…)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真的根深柢固地存在於台灣的在地文化中,亦反映在幼兒園的課程中,教學活動總是離不開「吃」。主題教「二十四節氣」,教學活動是每個節氣適合吃什麼。主題教「元宵節」,大家吃湯圓。主題教「果實」,教學活動是吃堅果。


台灣人普遍對健康飲食的概念與香港人大不相同,幼兒園的營養午餐中會出現什麼呢﹖酥炸雞丁、滷豆乾、糖醋肉、炸薯條、麻婆豆腐…….看著幼兒園的餐點表,一度以為自己看的是餐廳的菜單,令人訝異!


總結以上數點,可見台灣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極具本土的文化特色,相較之,香港幼稚園在課程及教學上比較重視普遍的知識性。當然,筆者始終只任教過一間台灣的幼兒園,所反映的也只是片面,不能代表全部。但筆者覺得無論身處何處,不變的是「孩子值得更好的教育。」討論和反思不同的教育現象必對教育的持份者有所助益。


【教育侏羅紀】當我走進台灣幼兒園 —— 工作文化的比較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