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拜託你了,讓我工作吧」: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25個創作信念,用熱情跨越障礙、改變生命》推薦序——〈手塚治虫與戰後漫畫新文法〉

書序 | by  李衣雲 | 2024-08-25

手塚治虫開創了日本戰後漫畫新文法。以誇張一點的說法來說,如果沒有手塚治虫,也許就沒有今天我們看得熟悉的日本漫畫了;當然,有些學者或研究者會不同意,因為在手塚治虫之前,大城のぼる的《汽車旅行》就使用了電影手法,井元水明也在他的漫畫中運用了拉近或拉遠鏡頭的手法。但是這都只散見於戰前,直到手塚治虫才開始將這些電影蒙太奇的技巧系統性地用進漫畫中,並與常盤莊的夥伴及同世代的漫畫家、讀者,共同將這些漫畫技法形成一種新的漫畫文法。於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漫畫,才會長得與歐美漫畫如此不同,甚至在英語圈中獨自得到一個與comics 不同的命名: manga。


在手塚治虫之前也有漫畫,他正是這些漫畫的愛好者。這些漫畫的特徵,首先,最明顯的是所有的畫格視點都是正面平視舞台,沒有運鏡,沒有角度變化。其次,一格中的畫面幾乎都是全景的長鏡頭,人物以全身入鏡。第三,幾乎每一格都會有人在說話。第四,當角色從一個場所移動到另一個場所時,都會用一格以上的畫格來解釋移動的過程與理由,通常是用畫格中的自言自語來交代。第五,畫格都是方形分格,且近似均分格。


一九四七年,手塚治虫的漫畫《新寶島》,出現了連續畫格都只有單一角色的無文字鏡頭,並且使用正面半身鏡頭,這便是導入了電影手法,也就是各種鏡頭的混剪、對表情的重視,以及大量無文字畫面的運用。同時延續戰前漫畫以來狀聲字的使用,將聲音帶入漫畫中。以上三點隨後逐漸發展成日本獨特的戰後漫畫新文法的特色。尤其是手塚治虫所帶出的這種重視穿插單人畫格的運鏡表現方式,漫畫理論學者Neil Cohn 在二○一○年的研究指出,相較於美國漫畫,日本漫畫使用較多的單人畫格,顯示在漫畫文法的結構上,日本漫畫較美國漫畫更著重一個場景的片段,而不是著重提供故事場景的全像。


從本書中可以看到手塚治虫對漫畫的執著。一個人對工作的責任感是應然的態度,但一個人對工作的熱情卻是能成就天才的基本要件。手塚治虫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醫生,他本身也拿到醫學博士的學位,無論在日本或台灣這都意味著一個「高地位」的工作在等著他,但他卻為了熱愛的動漫畫放棄了醫生的未來,投入當時被認為是「低俗的」赤本漫畫行業中,從此一往情深,直到燃盡成白。這一路上,他經歷過「惡書追放事件」、虫製作倒閉、無法製作動畫等挫折,但手塚治虫從來沒有放棄他對漫畫的熱情。在充滿厭世論調的今日,他的熱血可說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洪流。


最後是他對自身做為兒童漫畫家形象的重視,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漫畫能真正被視為一種文化的由衷期待。而這在現今是否已經達成了? 我們在掩卷之後,可以更銳利地繼續觀察社會上對待動漫畫的各種現象,讓大眾知道,在動漫之路上,有一個叫手塚治虫的人,他是如此精釆、溫柔又堅韌的天才。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家訪

散文 | by 孫樂欣 | 2024-10-02

黑吧敬酒

書評 | by 惟得 | 2024-10-02

張愛玲金句,有時比周星馳更好笑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4-10-02

《只是影畫》的溝通與失效

影評 | by 搬金字塔的螞蟻 |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