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讀女人寫的書? 英國婦女獎信託基金會設獎 望消除閱讀性別偏見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6-17

日前,英國的婦女獎信託基金會(Women's Prize Trust),宣布了第 29 屆女性小說獎和今年首辦的女性非小說獎的得主。該會旨在支持女性作家、向廣泛的讀者群推廣她們的著作,並希望解決圖書世界存在的性別偏見,因此先於1996年設立了女性小說獎。在公布得獎前,官方網站揭示了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出女性同等地閱讀男性或女性的著作,但男性大多拒絕閱讀女性作者的著作,而傾向選擇男性作者。


婦女獎創辦人、作家凱特.摩斯(Kate Mosse)曾表示,2022年曾有一篇報紙文章羅列了下一任總理的推薦書單,但當中沒有一本是女性作家的作品,因而啟發他她設立女性非小說獎。但她認為這「並不是為了將鎂光燈從才華橫溢的男性作家身上挪開,而是為了讓女性加入進來。」


(本屆女性小說獎得主 V.V. Ganeshananthan 《Brotherless Night》)


基金會委託尼爾森書籍數據(Nielsen BookData)公司進行消費者研究,涵蓋2023年近54,000筆書籍購買記錄。當中顯示,2023年英國銷量排名前20名的女性小說作家,包括阿嘉莎.姬絲蒂(Agatha Christie)、哈波.李(Harper Lee)、柯琳.胡佛(Colleen Hoover)、泰勒.詹金斯.芮德(Taylor Jenkins Reid)、麗莎.祖威爾(Lisa Jewell)和非小說作家朗達.拜恩(Rhonda Byrne),當中的男性消費者不足20%,且大多集中在古典作品,而非當代作品。


相比之下,在銷量排名前20名的男性小說和非小說作家,包括奧威爾(George Orwell)、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和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以及哈里王子(Prince Harry)、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和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當中有44%是女性消費者。


在2023年銷量排名前20名的女性小說和非小說作家中,只有哈珀.李的作品主要由男性購買。而在排名前20名的男性作家中,7位如理查德.奧斯曼(Richard Osman)、詹姆斯.帕特森、哈里王子、詹姆斯.克利爾、馬特.海格(Matt Haig)、彼得.詹姆斯(Peter James)和哈蘭.科本(Harlan Coben)主要由女性讀者購買。


婦女獎信託基金會為了解決這種性別偏見,並鼓勵更多男性購買、借閱和閱讀女性作家的小說,他們舉辦了「Men Reading Women」的活動。在2022年,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和安德魯.馬爾(Andew Marr)等男性思想家和名人投選了他們最喜歡的女性作家,最後舉行了一場公眾投票,在一週內引來二萬次投票。


(本屆女性非小說獎得主 Naomi Klein 《Doppelganger: A Trip into the Mirror World》)


除了讀者群的消費研究,基金會在去年亦發布了新研究,揭示男女非小說作者之間的薪酬差距日益擴大,以及女性非小說作家在媒體和書籍獎項中的知名度相對較低,這驅使了基金會於今年設立女性非小說獎,也導致男性捐贈者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中公關公司Midas的行政總裁Jason Bartholomew以個人名義捐贈了一筆款項,促成了女性非小說獎,現時基金會仍積極尋求更多資金和商業贊助商的支持。


Jason Bartholomew表示,他讀過的眾多非小說作品,都是由女性撰寫,並極大地改善了他的生活。他相信以書本分享故事和知識仍然極其重要,因此他捐款幫助「女性非小說獎」,激勵不同年齡的女性持續寫作,以及鼓勵其他男性支持基金會。


《回到最愛的一天》導演、《戇豆先生》編劇李察.寇蒂斯(Richard Curtis)也對此表達支持,他認為基金會改變了作家和讀者的生活,而他的女兒斯嘉麗.寇蒂斯(Scarlett Curtis)正是基金會的董事,因此受她的啟發,而改變了自己的閱讀習慣。「我從那一年的女性小說獎得主——瑪姬.歐法洛(Maggie O’Farrell)的《哈姆奈特》(Hamnet)開始,我連續讀了 60本女性作家的書。」


作為註冊慈善機構,婦女獎信託基金會採用混合融資模式。婦女獎信託基金會執行總監 Claire Shanahan表示,性別的薪資差距和其他不平等,是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我們仍須努力確保女性作品受到與男性作品同等的尊重、知名度和財務回報。」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獻「給你」的「詩人之血」

評論 | by Cléo | 2024-06-18

張愛玲《第一爐香》的香港去留

評論 | by 冼麗婷 |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