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金馬獎三項入圍提名的澳門電影《海鷗來過的房間》,像股小旋風掠過台灣、香港,再駐停在它的家澳門,掀起不少有關電影與創作、文字與影像的思考和討論。澳門寫作人李爾早前曾於導演孔慶輝、編劇葉玉君進行對談,提及電影的最初版本,是個瘋狂的黑色喜劇設定,而當《海鷗》接觸過不同地區的華語觀眾群,導演最深刻的是仍是電影在公映期間,直接感受到那種澳門人的感覺。 (閱讀更多)
張飛帆銳意跨越種族界限,故這套音樂劇除了沿用一些非洲音樂、以非洲話唱歌,更引入來自五湖四海的角色,如越南、非洲、巴基斯坦等,通通都不是香港人,這正反映了重慶大廈的真實狀況,背負著不同過去的人,都曾在香港聚集。張飛帆說,「香港一直住了很多我們無法理解的人,即使我們去重慶大廈,最多都是去吃吃咖喱而已,但真正在裡面生存的人面對著甚麼、經歷過甚麼,我們只能靠想像。」故張飛帆豐富了每個角色的過去,他們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各自掙扎著,為了自由不得不付上代價,唯獨記者簡慧詩是相對自由的「局外人」——在原著裡,她本在重慶大廈的志願機構工作,但改編後卻成為富裕、受高等教育的記者。張飛帆解釋,這代表「香港人」的眼睛,以此理解、關懷外面的世界,亦象徵小小的希望,即使最後甚麼都改變不了,也並非毫無價值,「這幾年很多香港人的無力感都很重,即使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多一個好人,或者多一個幸福的人,世界就會少一個受苦的人,這就是我們最微小的力量。」 (閱讀更多)
陳冠中全新評論集《又一個時代》,收錄其近年的評論隨筆,演示他作為華文界重要知識份子的博學與精準判斷力,編織歷史與當下,鄧小樺撰寫的這篇編者序,談到陳冠中的論述一貫清明理性,但又有一種微妙動人的感性,一如《又一個時代》這個書名,既是一覽眾山小的氣度,又是詩意的感嘆。 (閱讀更多)
收藏藝術品並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藝術收藏亦能豐儉由人。Affordable Art Fair的名稱正表達出這個理念:藝術收藏是「負擔得起」的。這個親民的藝博會中,展出的藝術品定價由一千至十萬港元不等,目的是讓普羅大眾也能發掘藝術收藏的樂趣。第十屆Affordable Art Fair本週四開始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今年展會邀請共1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90間畫廊,展出逾千件當代藝術作品,包括本地新晉藝術家的代表作品,讓這些平易近人的藝術品能夠呈現在大眾眼前。 (閱讀更多)
第34屆台灣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香港填詞人林夕及周耀輝均獲提名「最佳作詞人獎」。他們的入圍作品分別是林家謙演唱的《某種老朋友》,以及陳奕迅演唱的《人啊人》。這是歷屆台灣金曲獎中,首次有廣東歌詞入圍該獎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