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李海燕 | 2022-06-01

從防空洞與地下通道的聯想,李海燕想到貝克特的劇作。貝克特在五年之間發表了《等待果陀》(1952),《The End》(1955)以及《終局》(1957)。三個作品描繪的存在,是因為經歷戰爭的蹂躪而無法復原,還是本來如此虛無?人日復日地像倉鼠般不停地跑,是因為還未察覺到重複的徒勞,還是為了忘記沒有將來的停滯?任由無力感推倒和製造改變的幻覺,哪樣更需要勇氣?也許,絕望,才是唯一的希望。 (閱讀更多)

從協音及旋律創作角度賞析《海闊天空》

其他 | by 黃志華 | 2022-05-26

在「虛詞」寫過兩篇普及粵語歌協音理論知識的文字,黃志華這次選來最近在YouTube點擊數破億的《海闊天空》,從協音及旋律創作角度,細緻賞析當中佳處,並由此介紹一些較深入的協音理論知識。 (閱讀更多)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姜濤

其他 | by 江俊豪 | 2022-05-25

從2019年的第一首派台歌〈一號種籽〉,姜濤推出的作品至今已有十三首。新作〈作品的說話〉之所以可貴,江俊豪認為,不止在少年人生日當天導演出一部高水準的MV,或指出那五件已成經典的圖騰以說明反戰意識,而是努力地向我們說明,個人的努力,是可以昇華到以作品向極權醜惡作出控訴,對普世渴望反戰價值的一種說明。 (閱讀更多)

〈作品的說話〉︰誰是「作者」?

其他 | by 賴展堂 | 2022-05-11

姜濤新曲〈作品的說話〉以反戰為題,帶來不少有關偶像與文本的公共討論。流行音樂作為跨媒介、專業分工的複合體,作/編曲人、詞人、監製、導演,還是歌手本人,誰才是歌曲的「作者」?而論者和聽眾,如何避免墮入一味以字面「讀」歌的思想陷阱?作為一個喜歡聽歌的人,賴展堂試在這篇文章回應一二。 (閱讀更多)

陶傑抽水論MIRROR,向後生抽刀說不過去

其他 | by 葉一知 | 2022-05-02

陶傑論MIRROR引起對罵,葉一知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批評,但對於一群正努力打破時代限制的年輕人,即使不存厚望,也應值得欣賞與鼓勵,而真正令他感到失望的,是貼了又刪刪了又貼的「抽姜濤誕」post,如此的抽水post不能反映權力一方的荒謬,感覺變成在向弱者抽刀。 (閱讀更多)

從作者到作品——姜濤的光速演化

其他 | by 董啟章 | 2022-05-04

從《鏡中鏡》的自我探索,到《作品的說話》的世界關懷,董啟章認為這種從內到外,從自我到世界的跳躍,亦如見證姜濤在三年間經歷的極速演化,而姜濤很有意識地把粉絲對他個人的崇拜,轉化為更廣大的愛與善的力量,也是非常可貴和可敬。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