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試試互相理解

時評 | by  葉一知 | 2021-10-05


今晚本來不想再多說,但想了一會,還是希望寫埋呢段文字。


今日有很多人出來遊行,秩序良好,和平理性,香港人如此高的公民質素,是值得自豪的。大家真的締造了一百萬民意,真心要感謝每一位站出來的香港人。


同時,我明白,今天很多遊行人士其實很少參與遊行,甚至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坦承自己很少關心政治,但也要走出來上街。換言之,這次真是官迫民反,連平時不熱衷政治的人也要表態。


以下不是批評或譴責,而只是實事求是:但這類遊行者,其實對政治、歷史、香港歷來的抗爭經歷,不太熟悉,可能只有一些印象,來龍去脈並不是太清楚。


或者,大家以為,真的有一百萬人上街了,引起國際關注了,政府就會撤回修訂了。其實,在2003年七一遊行後,董建華說了幾天早晨後,高調出來宣布,會如期立法23條,當時大部分市民已經準備在7月9日包圍立法會。但因為田北俊的自由黨臨陣倒戈,拒絕支持,董建華才急急出來宣布:尊重民意,暫緩立法。但誰都知道,他尊重民意個屁,只是不夠票而已。


這次林鄭政府的反應,不是更快嗎?即晚已告訴你:噢,很多人,但會如期上立會二讀辯論。


絕大部人都不喜歡衝突,更不喜歡暴力衝突,絕不喜歡因衝突而來的後果,但,如果,你像我一樣,由2003年七一開始遊行,見證着各大小抗爭——反國教、撐HKTV發牌、爭普選、佔領運動等,你會更易理解,為什麼行動會升級,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越來越走向激進,為什麼他們都「不怕」衝突。如果你真是很少出來遊行,而這次出來了,感激你;如果你遊行後看見衝突畫面,覺得不安,覺得那不是你期望的,其實是正常的,我會理解,畢竟做了這麼多年人,我知道認知的差距會導致很不同的結論。但我也同時懇求你們多一點體諒——他們不是老鼠屎,他們做的一切,都在遊行後,沒有破壞七小時的100萬人大遊行,是尊重了大部分人的和平意願。


另一方面,有些人會說,如果在外國,一百萬人上街,政府已倒台了。這句話真的聽得厭了。是的,在外國,是什麼外國?是歐美那些外國,他們有民主選舉,一百萬人上街,換成選票,政府不倒台也一定輸掉選舉,為防被政敵有機可乘,不如自己辭職平息憤怒以保護自己陣營的利益。但你面對的是什麼政府啊?你以為是林鄭政府嗎?是極權政府啊!一百萬人上街,這些政府真的會投降?布拉格之春,捷克走上民主之路,蘇聯派了幾千架坦克入城,結果,春天立即步入寒冬。遠的不說,近的六四,在天安門佔領的人還不多嗎?就算一百萬,坦克還是會開進城將所有人輾成肉醬。


前文說過,遊行是最大公約數,因為參與門檻低,能凝聚最大的民意。但遊行面對中共治下的特區政府,從2003年已是不夠的。遊行完離去,你要尊重,抗爭者如果只是譴責其他人不留下,這種抗爭沒有用的。那些革命者從來不會批評其他人不加入革命,他們只會盡力爭取最多人的支持,讓最少人批評或阻礙自己的革命。


自從2016年立法會選舉後,有一類以指責理念相同但路線不同者的陣營變弱了,大家這幾年真是休養生息。他們那種路線,證實沒有成功,我們何必重蹈他們的覆轍呢?今天,互相理解,是更重要的。


我開初說,今晚本不想再說話,是因為我羞愧,因為我無法做得更多,因為我不知還可以做什麼了。我羞愧,我選擇沉默,我怕說錯什麼,說得像要推他們去死,又或說得自己變了花生友指指點點,又或把話說得不清楚破壞了今天的全民大團結。而我同時希望,如果你還無法理解今晚發生的因果,覺得不安,沉默,已是很好了。


如果真的說得不好,請見諒。


〈文章有幸獲作者同意,授權於「虛詞」轉載。原文可參考作者專頁:葉一知。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虛詞.無形」及香港文學館的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