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1-14

走在街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注意到那些「一看便知坐得不舒服」的椅子,或在天橋底下的空間設置了石柱與尖刺。這些設計並非偶然,而是被稱為「敵意建築」(Hostile Architecture)的城市規劃手段。它們透過改造公共空間,意圖阻止特定活動、限制某些行為,或排斥特定群體。2003年,法國藝術家Stéphane Argillet與Gilles Paté拍攝的六分鐘實驗短片《The Fakir’s Rest》(苦行者的休憩),讓觀眾反思這種由設計所衍生的冷漠與制度性疏離。 (閱讀更多)

巴黎推「墓地抽獎」活動 中獎者有機會與王爾德、蕭邦等名人成為鄰里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1-12

巴黎市政府於上月推出一項尤為獨特的「墓地抽獎」活動,中獎者在離世後可以在當地三大著名的公墓安葬的權利,包括Père-Lachaise、Montparnasse及Montmartre,這三個公墓各安葬了不少著名藝術家、文豪,讓市民在百年歸老後可以與名人成為鄰居,一同長眠。 (閱讀更多)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17周年|在稻浪與鼓聲中尋找靈魂歸處

報導 | by 梁恩翹  | 2025-11-12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十七年,迎來前所未有的跨界共創。優人神鼓與金曲歌手桑布伊首度攜手合作,推出全新製作《我回來了——做一部作品給自己的靈魂!》。在金黃稻浪環繞的天然舞台間,藉由演出帶領觀眾感受與萬物對話的悸動,重新連結自然與自我。在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眼中,這場合作別具深意,是團隊歷經三十八年漫漫長路後,回歸創團初心的一趟靈魂旅程。當鼓聲在稻浪間擊起,桑布伊的吟唱隨風飄揚,觀眾聽見的不只是音樂,更是靈魂裡深沉的呼喚,渴望與土地、與生命本源重新連結的呼喚。 (閱讀更多)

集英社等多間日出版商批評OpenAI Sora 2 齊發聲明要求停止侵權 指責「踐踏創作者的尊嚴」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1-10

OpenAI 於最近推出了影片生成 AI 模型「Sora 2」,展示出強大的影音生成能力,但因其示範影片生成了與《龍珠》、《海賊王》等多部日本知名動畫高度相似的內容,隨即在日本引發了大規模的著作權侵權抗議浪潮。其中,代表日本內容產業的「海外內容發行協會」(CODA)以及出版巨頭「集英社」相繼發表聲明,要求 OpenAI 停止侵權行為並正視創作者權益。 (閱讀更多)

AI模仿作家風格作品完勝人類? 美研究證實經訓練及微調過的 AI 文本更受讀者青睞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1-05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型語言模型(LLM)在接受作家作品的訓練並經人手微調後,其生成的文本不僅能忠實呈現作家的語調與風格,甚至在盲測中比人類作家的模仿作品更受讀者與專家青睞。這項發現在英語寫作領域中,證實了 AI 已具備與人類作家分庭抗禮,甚至勝過人類的實力。 (閱讀更多)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卡遭美撤銷簽證 曾批評特朗普為獨裁者 「對此感到非常滿意」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1-0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尼日利亞作家沃萊‧索因卡(Wole Soyinka)於10月28日舉行記者招待會,會上表示自己的美國非移民簽證已被撤銷,並推測此舉動可能與早前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有關。早前,索因卡將特朗普比作烏干達前獨裁者「白人版的伊迪·阿敏(Idi Amin)」。伊迪·阿敏為烏干達軍官及獨裁者,其以殘暴政權和廣泛的侵犯人權行為而為人所識。「當我稱特朗普為伊迪·阿敏時,我還以為是在讚美他,因為他的行為如同一位獨裁者。」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陳帥氣的美容課

小說 | by 黎柏璣 | 2025-11-14

小說 | by 潘梓傑 | 2025-11-07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1-13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