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究香港史的角度看,我認為杜煥的南音對香港文化具獨特的意義。2000年代初,榮鴻曾送了他製作的《失明人杜煥憶往》光碟給我,是杜煥憶述自己生平的歌曲——是他的回憶錄!我感到很震撼。除了動人的曲詞外,它還是一套很有研究價值的原始資料,勾畫出香港不同時代的社會面目,他以第一身的經歷唱出來,十分真實,也十分真摯。最令我佩服的是一個失明人,怎麼能「寫」出這樣的歌詞來?普通人要寫一篇這樣又長又有條理,內容充實豐富的「文章」也不容易!而杜煥唱出來的時候,有板有眼,一字不漏。對我來說,這個無法先把歌詞用筆墨寫出來的作詞人,竟能完成這神奇的創作工程,簡直是不可思議,教我怎不五體投地? (閱讀更多)
(編按:在許鞍華《詩》的開幕禮上,黃燦然致辭時提到,希望廿幾、三十歲香港詩人的前途會更好,有更多詩的空間和可能性。近年香港有不少年輕詩人出版詩集,香港詩似迎來新氣象,但與此同時,去年「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得獎名單被無故除名,近日更表示將完善作品提名及評審準則。所謂「好」詩為何?香港詩的未來將是甚麼模樣?在這個時代下催生的詩人是怎樣的?寫詩、出版詩集又有何意義? 「虛詞」編輯部邀請了過去一年同樣出版個人首本詩集的兩位年輕詩人——陳康濤(《與靈魂有染》)與施勁超(《行走的姿態》)進行筆訪,各自分享寫詩緣起及出版詩集的過程,也談個人的詩觀、香港詩的發展等,讓讀者們可一窺當下年輕詩人的靈魂與姿態。) (閱讀更多)
還有呼喚弟弟的人。小說敘事者譚可意自弟弟可樂誕生便陪伴在側,這個姊姊強悍如石。父母吵架,十三歲少女抱走襁褓中的弟弟離家出走,逃得毫無眷戀。「因為那是必須的。你甚麼都沒有,唯一有的就是反叛,你有的就僅是跟整個世界過不去。」拒絕「現在的年輕人…」式說教,陳慧把矛頭對準大人們。「所以假如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突然說要反叛,省省吧。」彷彿可意在面前譏諷,「簡直討厭!你已經甚麼都有了,還說要反叛。」 (閱讀更多)
以小說《兄弟》、《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成名的中國作家余華,在今年香港書展舉行期間,獲邀出席以「文學自由談」為主題的講座,活動吸引約一萬人報名,講座開始前,場內三千座位早早爆滿,部分書迷亦因未能進場而引起一陣騷動。為了讓更多讀者聽到余華老師的演講,大會臨時安排講座分成上、下兩場進行,余華與主持施志咏從創作靈感開始說起,由此談及他花上21年時間寫成的近作《文城》,以及回應未來人工智能的威脅。 (閱讀更多)
美國傳奇民謠歌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隱世巨聲》主角羅德里格斯(Sixto Rodriguez)在周二(8日)逝世,享年81歲。他的死訊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並對他的離世表達哀悼。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