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1-09-03

早前劉建均發表的《浪跡天地》影評,惹來另一位影評人陳廣隆先生迅速撰文回應,劉建均透過這篇文章,再加以闡述個人觀點,以作更進一步的回應,同時相信自己的評論沒有感性壓過理性,也認為《浪跡天地》尚有大量的空間可作討論。 (閱讀更多)

一次柔軟的嘗試:專訪牛棚「後人類敘事——共存之地」展覽 9 位藝術家

藝評 | by 忤尚 | 2021-09-02

《後人類敘事——共存之地》從去年六月開始,先以網上形式進行第一階段,如今進入第二階段的實體展覽。在牛棚的磚牆之間,九位藝術家的作品構成一幅後人類圖景。忤尚則形容為一次柔軟的嘗試是,柔軟到幾乎無法承載任何人,卻想像著在炸裂邊緣推倒從來。 (閱讀更多)

入口們:讀謝曉虹《無遮鬼》

書評 | by 賴展堂 | 2022-05-11

作為謝曉虹2020年出版的第二本書,《無遮鬼》的面世不由自主地披上了危急的意味,賴展堂在這篇書評提到,如果要問文學在亂世有什麼意義,那幾乎是毫無意義,但因為文學是鬼,它與人間的關係必須、也只能在某個當下的交感與頓悟中微弱地顯露。 (閱讀更多)

以往淒風厲鬼,如今鬼影冇隻——潘國靈小說集《離》

書評 | by 沐羽 | 2021-08-26

自八年前的《靜人活物》後,潘國靈再次出版短篇小說結集《離》,文章時代感強烈,儼然以文字觀照香港在這十多年來的事過境遷,潘國靈在序中指出「社會發生許多變化,小說不一定跟隨社會步伐走,但時代的氛圍,以至具體社會事件,也許多或少銘刻其中」。不過,這些銘刻是背離的,是一種離別之姿。我們能看見的,是組合以及空隙之間的聚合與離散。 (閱讀更多)

真實幾多錢一斤?——並讀巴迪歐與阿甘本兩本討論真實的著作

書評 | by 朗天 | 2021-08-25

當人們選擇相信自己情願相信的東西,「後真相」(post-truth)文化以幾何級數的方式急速發展,朗天並讀兩本討論真實的著作,從巴迪歐的《追尋消失的真實》書末,建議的三個具體舉措緊抓,見證,同時促成真實的「消失」,再讀阿甘本的《什麼是真實》,對此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編輯推介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16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