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與學校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圖書審查問題。為此,南加州多個主要公共圖書館宣布加入由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發起的「書籍解禁」(Books Unbanned)計畫,旨在為全美青少年提供線上閱讀服務,以實際行動對抗這股禁書浪潮。該計畫允許13至26歲的青少年,無需家長許可即可免費申請電子借書證,線上借閱圖書館豐富的電子書與有聲書資源。
位於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的一面魯迅手持香煙的壁畫,作為熱門打卡點,吸引了眾多遊客。然而,一名自稱「控煙志願者」的遊客孫女士向當地政府部門投訴,稱此畫面可能誤導青少年,事件隨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爭論。根據《魯迅日記》記載,魯迅在1925至1936年間每日吸煙約20支吸煙,在寄給友人的信中寫道:「仰臥-抽煙-寫文章,確是我每天事情中的三樁事。」可見魯迅煙癮之大,形容煙不離手亦不為過,其吸煙的形象亦深入人心,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無鋒傳來散文。「我」最近與將赴美留學的朋友臨別吃飯時,因他說了「你所經歷的事,遇到的人,不論是好是壞,那都是構成你生命的一部份」一句老土金句,使「我」憶起中學最後一日校園燈光逐漸熄滅、同學們縱聲高歌、拍照留念、淚水與歡笑交織的場景。「我」反思這句「老土卻真切」的金句,體悟到生命中的每個相遇與經歷,才塑造了今日的自己,在感傷中感受到一絲溫暖與釋然。
Ben傳來Netflix影集《混沌少年時》劇評,他表示自劇中探討近年英國社會及青少年問題,且每集以近50分鐘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使其成為現象級的話題,更是每位家長必看之劇。當中主角受到沉迷扭曲大男人主義信仰——Andrew Tate式大男人主義,不論劇中還是現受,都荼毒了不少青少年。他最欣賞的,是劇集並未批判任何人,均因各方都需負上責任,劇中出現的悲劇只是一切的總和所引致。
香港非牟利青少年文化、教育及服務機構「突破機構」立足香港已久,向來本著基督關懷全人發展的精神,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輔導服務,在邁向50周年之際,突破以《在這裏 為彼此 #HereWeAre 》為題,於6月6日至16日期間假中環大館,舉辦展覽、青年交流及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突破機構期望連結社會各界夥伴,引起大眾對本地青少年現狀和需求的關注,並與青年一起探討未來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