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吳爾芙一部創作於早年的手稿,在近年於英國威爾特郡朗利特莊園(Longleat House)被發現,並將以《The Life of Violet》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UC)正式出版。書作由三篇短篇小說組成,完成於1907年,比吳爾芙首部1915出版的《遠航》(The Voyage Out)早八年。書作出版後將為這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主義作家提供新的見解。
瑞典學院在今晚公布,20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匈牙利小說家、編劇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瑞典學院讚揚拉斯洛作品「那引人入勝且富有遠見的創作,在末日般的恐怖中重申藝術的力量」(his compelling and visionary oeuvre that in the midst of apocalyptic terror reaffirms the power of art.)現年71歲的拉斯洛為著名匈牙利小說家、編劇,以其深邃、憂鬱且具挑戰性的作品風格著稱。他曾對外表示,自己寫作風格受到卡夫卡等前輩影響,因此在其作品中大多探討著反烏托邦與存在主義主題,並以獨特的長句結構和後現代敘事手法,贏得了全球讀者與評論家的高度讚譽。
「第59屆金馬獎」昨天(27/9)公布入圍名單,不少香港電影均有份入圍,其中《智齒》橫掃14項提名,林家棟、黃秋生、與張繼聰三位香港演員更同時入圍角逐影帝寶座;憑《智齒》榮登金像影后的劉雅瑟,則與首次入圍的袁澧林競逐金馬影后。另外,劉國瑞拍攝的第一部長片電影作品《白日青春》,取得「最佳劇情片」在內的五項提名,余香凝亦憑本地票房剛破千萬的《緣路山旮旯》,首獲提名「最佳女配角」,獨立電影導演陳梓桓亦憑《憂鬱之島》入圍「最佳紀錄片」。
古語有云:「病向淺中醫。」但醫病都要小心選擇唔同療法。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簡稱 CBT)可以話係現今最普及嘅一種心理治療療法,但當中有唔少爭議性,《學人串社科》前主持、港大心理學副教授陳濬靈引用學者 Farhad Dalal 講法,同你探討下「CBT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