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今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Drive My Car》,由濱口龍介改編村上春樹的同名短篇小說,並穿插著同一本書裡的〈雪哈拉莎德〉和〈木野〉,以至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凡尼亞舅舅》,幾個故事看似互不相關,卻在電影角色的層面上起了情感的互文作用,從文學改編、電影語言以至劇場理論的實踐,作品面世至今一直廣被談論,更讓濱口龍介的電影成就更上一層樓。 (閱讀更多)
口吃,廣東話又稱漏口,常被形容跟心虛、撒謊有關,但其實最主要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思維。翻查古今中外的口吃名人,作家、思想家、政治家幾乎佔了最大比例,或者就是因為不擅言辭,讓他們更潛心專注寫作,或雕琢出一套更有力量的完整論述,以文字整理無法口頭一言以蔽之的靈感,不鳴則已,一鳴,則換來更不凡的成就。 (閱讀更多)
詞人潘源良一生浪子生涯,前《壹週刊》副總編輯余家強以訪談形式記錄,配以潘源良撰寫回應文章,合著新書《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這個小輯收錄余家強專訪,以及梁栢堅、王樂儀、雷暐樂的書評,部分章節亦可讓讀者先睹為快。 (閱讀更多)
林夕為林家謙所寫的新作〈某種老朋友〉,近期成為流行曲的大熱之選,有人認為這首歌是諷刺老朋友,亦有人細味歌詞中的意境,看出愛與悟的交戰,從歌詞的句式、停頓、押韻與典故運用,分析各種「詩」意,或從佛學觀看,感受到林夕字句之間參透的禪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