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 Mirror"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姜濤

其他 | by 江俊豪 | 2022-05-25

從2019年的第一首派台歌〈一號種籽〉,姜濤推出的作品至今已有十三首。新作〈作品的說話〉之所以可貴,江俊豪認為,不止在少年人生日當天導演出一部高水準的MV,或指出那五件已成經典的圖騰以說明反戰意識,而是努力地向我們說明,個人的努力,是可以昇華到以作品向極權醜惡作出控訴,對普世渴望反戰價值的一種說明。

姜濤〈作品的說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5-13

MIRROR成員姜濤近日推出新歌《作品的說話》,以反戰主題呼應時代,亦激發全城討論。雖有陶傑的「虛火論」在前,但文學界普遍回響正面,就連董啟章都撰文大讚,形容姜濤在三年間經歷了極速的演化,並且從內到外,從自我到世界,方向分明。

〈作品的說話〉︰誰是「作者」?

其他 | by 賴展堂 | 2022-05-11

姜濤新曲〈作品的說話〉以反戰為題,帶來不少有關偶像與文本的公共討論。流行音樂作為跨媒介、專業分工的複合體,作/編曲人、詞人、監製、導演,還是歌手本人,誰才是歌曲的「作者」?而論者和聽眾,如何避免墮入一味以字面「讀」歌的思想陷阱?作為一個喜歡聽歌的人,賴展堂試在這篇文章回應一二。

【教育侏羅紀】在學校圖書館辦姜濤〈作品的說話〉主題書展,可以嗎?

教育侏羅紀 | by 熒惑 | 2022-05-10

身為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詩人熒惑,最近在校內策劃了〈作品的說話〉主題書展,希望由流行歌延伸開去,讓學生看見書架上塵封的,有關戰爭苦難的紀錄和文學書寫。 在學校提起姜濤是否合適?播放 MIRROR 會否惹來誰的不悅?用心佈置的書展會否門可羅雀?還有辦下一次的機會嗎?這正正是當下教師每日要面對的難題。

陶傑批 MIRROR 「虛火」全城熱議 姜濤開腔︰努力進步變成「實火」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05-07

MIRROR 成員姜濤上周六(30日)生日,全城「姜糖」逼爆銅鑼灣賀壽,萬人空巷。而早前「才子」陶傑狠批 MIRROR 沒有真材實料,難救香港音樂和影視產業的「虛火論」成為「炎上」,董啟章、葉一知等人紛紛發文回應,蕭若元更與陶傑隔岸開火。姜濤昨天(7日)出席活動時,謙稱沒有資格作評論,承認有進步空間,又指會努力變成眾人認同的「實火」。

【無形.鏡無限M(irror)+】我在鏡裡看見了新生

散文 | by 趙雲 | 2021-12-15

人氣紅遍全港的Anson Lo,最近衝出香港,在韓國樂壇盛事Mnet亞洲音樂大獎獲得最佳亞洲新人獎,到底Anson Lo有何魅力?從一名「神徒」的自白,可以窺見他舞台上純粹、專注、一往無前的表演精神。

救贖靈魂與重生——〈迴光物語〉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1-11-12

從大海到宇宙,到「物語三部曲」第二首〈迴光物語〉,宇宙究竟在哪裡?姚慶萬便從救贖去討論歌詞。承於文學作品的救贖各有意涵,譬如《懺悔錄》便蘊含基督教原罪與救贖的觀念,但不變的是,懺悔過程包含「罪人」、「救贖」兩個層面。而〈迴光物語〉透過個體的煎熬,透過懺悔,希望為三部曲故事的主角清洗所犯下罪得以重生。

【虛詞.一句到尾】給十年後的我們,好嗎?

散文 | by 姚慶萬 | 2021-08-31

Mirror的出現,或作為一個藥引「焫著」香港人,重新令一眾香港人留意香港樂壇。但姚慶萬認為,希望大家不要錯覺因為Mirror或某個誰才令人回流聽廣東歌,香港樂壇並不狹窄,不止Mirror,不止姜濤,其實過去十年每一年都有用心製作的歌曲,不該成為滄海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