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無形》,結構上相當大刀闊斧:當中四分之三的內容,乃是香港文學季「氣味相投」展覽中的文學文本,另外就是重頭特稿,黃碧雲的〈 發霉的,被珍愛著——我的終度年華,五十六 〉。 (閱讀更多)
那次討論專題題目時,編輯部一致投票支持「平安」——90後編輯沐羽直道:實在不知道甚麼是「平安」,就要做這個。是的,在動盪時代,美好昔日逝去、核心價值崩壞、本來被認為是基本尊嚴(如民主投票)的事物遭踐踏,善良的人們遇劫難,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都在在呼喚我們重新想像何謂平安。 (閱讀更多)
「虛詞.無形」誕生半年有多,半年來稿源不斷,承蒙各位厚愛。上月中旬,我們終於舉辦了首個作者見面會,二十多位作者賞面光臨,當中有文學館理事何建宗、文友張煒森、林雪平、蔣曉薇、關天林、陳子雲及張一村等,亦不乏初試啼聲的年輕作者,包括譚兆峰及鳥人,他們的作品在「虛詞」上反應不俗,後者更只是中六學生,慧根早熟,令人驚喜。 (閱讀更多)
處暑過了,還在納悶今年怎麼沒風,突然就來了「山竹」,殺大家一個措手不及。說是「幾十年難得一遇」,「山竹」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遺下的問題和影響卻像「短根樹」的根,都曝光了,一地醜陋真相——像瓶中信一樣,海浪漂送二十年前的膠瓶,卻毫不浪漫;打工仔返工如叢林冒險,一小時從侏羅紀走到無愛紀,穿越效果勁過大台;都說「風打出頭鳥」,豪宅名寓各自較勁,看看誰才是真材實料——但醜陋不如心寒,當高官誤認颱風為「天竺」,距離誤認與否認這個城市的人,其實不遠。 (閱讀更多)